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政务新媒体当远离形式主义

沈家任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5日   第 05 版)

  近段时间,多地一批基层政务新媒体账号宣布停止更新并启动注销程序,将相关信息资讯、公示、公告等内容并转入属地政府网站。不少网友表示支持,认为这是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好办法。

  政务新媒体是数字治理的有效载体之一。一些网感强、内容实、形式新的政务新媒体,如“深圳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江宁公安在线”微博账号、“浙里办”APP等,都以其内容的贴近性、服务性和实用性赢得了社会认可。然而,也有部分基层政务新媒体账号开办时“一哄而上”、运营时“难以为继”。比如,一些单位重开通轻运营、重数量轻质量,所开设的新媒体账号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强。又如,一些基层政务新媒体账号定位不明、职责不清,“为开办而开办”,难以满足群众获取权威信息以及办理相关业务的需求。再如,有的政务公号热衷于搞评比和排名,甚至强制签到、打卡、转发、点赞,占用基层工作人员大量时间精力。这些账号,不仅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带来额外的负担和烦恼。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去年印发的《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提出,“对于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强的政务应用程序,应及时关停注销”。去芜存菁,才能更好服务群众。不过,清理一部分账号,不等于“一关了之”。要依据一定标准,保留涉及重大民生和重要服务的账号,同时将关停账号所承载的信息和服务功能转移到统一的集成平台上,这样既能减轻基层干部负担,也能更好发挥政务新媒体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

  让基层政务新媒体远离形式主义,关键要抓住一个“实”字。新媒体账号从内容的采写、编辑,到信息的审核、发布、推广,再到管理后台、与网友互动,都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正因如此,开设新账号必须从实际需求出发。一方面,要考虑现有平台是否也能实现相同的效果,“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另一方面,开设账号后要经常性评估实际效果,向群众认可度高的账号学习,不断优化服务,提高运营效益,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办好事实事这个“刀刃”上。聚焦为民服务,进一步提升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力、互动力、服务力,才能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