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河南省虞城县大杨集镇谢店村——

多方聚合力 种瓜有保障(帮扶县驻村手记)

本报记者 孙龙飞 张孝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5日   第 07 版)

  绿色的田野孕育着收获的希望。在河南省虞城县大杨集镇谢店村,一座座白色的大棚点缀在田间,到了该给西瓜整枝、授粉的时节了。

  上午10点,户外气温直逼30摄氏度,大棚内的温度更高。“瓜秧已经长到合适的长度了,这几天陆续开花,要赶在花谢前授上粉。”51岁的村民王新年已经劳作了4个小时,豆大的汗珠不停从额头渗出,“40多天之后西瓜就能成熟,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哩!”

  谢店村四季分明,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西瓜和反季节蔬菜等。王新年种了十来年西瓜,是谢店村最早的一批瓜农。去年赶上好天气、好价格,他每亩地进账万把块钱。

  为了让村民的辛勤付出获得更多回报,谢店村在细节上下足功夫。

  “过去种的瓜,皮薄不耐运输,出瓜时损失很大。”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葛庆磊带着瓜农外出学习,引进了现在广泛种植的“美都”瓜,“这种瓜不仅皮薄瓤厚,而且不易开裂,适合长途运输,每斤能多卖5毛钱。”

  西瓜的品质提升了,销路也要打开。不同客户对西瓜大小和成熟度的要求不同,谢店村精准扶贫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积极对接销货渠道,帮瓜农选择合适的客户。临近出瓜时节,从本地商超、农贸批发市场到各地客商的订单纷至沓来。

  “这儿就像一个信息集散地和服务大平台,帮大伙儿把好瓜卖得更快、更省心。”合作社负责人袁永涛说,“去年收瓜高峰期,一天能从村里拉走30万斤西瓜。”

  瓜农关双全有30亩西瓜大棚,这两年行情不错。他想扩大种植规模,但资金短缺让他犯了难。他第一时间找到葛庆磊:“葛书记,该咋办?能不能帮俺想想办法?”

  “给你联系银行,让他们来办贷款!”葛庆磊说的,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虞城县支行推出的上门贷款服务。“根据你的种植规模,可以申请15万元贷款。这笔钱可以随借随还,用多少算多少利息,利息低至3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虞城县支行客户经理刘佳鑫的话,让关双全的心安定下来。

  农民种地不容易,收成好坏受天气影响大。前两年雨水多,遇到连续集中降雨,地里的积水排不出去,庄稼受灾颗粒无收,快要成熟的西瓜烂在地里,全村经济损失超100万元。怎么和天气做斗争?葛庆磊指了指田地四周的沟渠说:“喏,秘诀就在那里。”

  为减少排水不畅带来的涝害,谢店村多方筹措资金修建排水渠。2023年6月,全村排水沟渠贯通,总长近15公里。“旱时能引水浇地,雨时能排水防涝。别看这沟渠不起眼,作用可大着呢!”葛庆磊说,“当强降雨来临,这就是庄稼地的‘护卫渠’。”

  走在谢店村的田间地头,满眼都是新绿。乡亲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6月收小麦、种玉米,10月收玉米、种小麦,春节后种西瓜……喷洒农药等都可以由技术人员操作无人机完成。

  离开谢店村那一天,记者再次来到王新年家的西瓜大棚,顺着标记,找到了此前自己亲手授粉的瓜藤。短短十几天,西瓜已经从指甲盖大小长到拳头般大,再过20多天就能成熟上市。

  “看这瓜长势不错,等成熟了,保甜!”王新年黝黑的脸上绽放出笑容。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