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城市“暖”起来,才能更好“热”起来(人民论坛)

张 凡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4日   第 04 版)

  在西安地铁五路口站,游客可以自行取用墙面上色彩鲜艳的“彩虹指引条”,上面标有去往各大景点的出行路线。事实上,在不少城市的地铁站里,也有类似的便签指引服务。有网友感慨:透过地铁站里的小纸条,可以感受到一座温暖城市的浪漫色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一座城市,只有让人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温暖,才能让人们愿意来、留得下。观察近来的“网红城市”现象,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城市“暖”起来,才能更好“热”起来。从淄博的“烧烤味道”到哈尔滨的“冰雪世界”,再到天水的“热辣滚烫”,吸引人们不远千里奔赴的,不只是美食、美景,更是一座城市可触可感的温度,人们称之为烟火气、人情味。

  “济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以人文之暖增强人们内心的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实现近悦远来,这才是城市发展的长久之计。

  “暖”是一种能量,能在人与人之间传递。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政通人和,才可能实现人好物美心齐,为城市打开一扇扇美好的窗。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才能让暖意持续涌动,保持持久的热度。有人说,“出圈的淄博是一场双向奔赴”。党群干群良性互动,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理解和支持,才有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和感人的场景。

  “暖”是一种善意,要用文明去涵养。一座城市的魅力,靠颜值更靠内涵。“杭州是个车让人的城市”,礼让斑马线已经成为杭州城市文明的一张“金名片”。倡树文明新风、褒扬凡人善举、点亮志愿之光……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将更好汇聚起一座城市向上向善的力量。热情好客、文明友善的人民,彰显着城市的内在气质,也蕴含着推动城市发展的深沉力量。

  “暖”是一种氛围,需要文化去营造。在苏州古城的平江历史文化街区,“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的曲调流转着岁月,往来穿梭的摇橹船摆渡着时光。评弹声与吉他声遥相呼应,烟火气与文艺范相得益彰,古老与现代的融合共生,铺就了一座城市温暖的底色。如果说经济是城市的体格,那么文化就是城市的灵魂。更好保护和传承历史文脉,提供更多优质文化服务、优质文化活动,让文化赋能经济,以经济“活化”文化,文化经济的“双面绣”,必将为城市的发展积累起充足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成就城市独特的气质。

  为城市发展注入更多的“暖”,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塑造城市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一定能构筑更多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幸福之城”,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