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上线智治中心——

数字化治理 服务湿地生态保护

本报记者 顾 春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13日   第 13 版)

  在浙江杭州,西溪湿地智治中心是我国的国际重要湿地数字化项目试点。从3月31日上线运行以来至5月5日,西溪湿地13套声纹设备加8套视频设备共采集到195623条有效数据。其中,置信度大于90%的数据达到11353条,共记录到鸟类22科48种。

  莲花滩区域是一个典型的全生态要素集聚地,也是西溪湿地治理的“微型观测点”。在这里,智治中心布设水质、雨量、碳汇、土壤和鸟类音视频监测设备等,用于观测和统计莲花滩实时生态环境信息。

  “音视频监测设备由声纹采集、视频采集两个部分组成。以往监测鸟类时,人工难以持续监测,数据不够全面,加上鸟类活动区域环境较复杂,光靠视频设备难以全面监测湿地内栖息的林鸟和水鸟种类及数量。”西溪湿地管理局数据资源科业务负责人余卉介绍,“现在有了声纹设备采集鸟类叫声、视频设备采集鸟类身影,自动化监测识别准确率高达90%以上。通过声纹、视频识别算法与湿地已有鸟类数据库比对分析,出现的新鸟类将马上被电子眼、电子耳发现并记录。”

  西溪湿地位于城市,不仅是公园、景点,也与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单靠传统管理手段,已无法科学高效解决当前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党工委委员、湿地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想说,新上线的智治中心能充分利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零散数据资源,通过仿真计算推演等技术手段,提升湿地生态环境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强大支撑。

  “西溪湿地通过智治中心采集感知数据,精确实现湿地碳排放实时监测和年度核算盘查。同时,结合土壤、植被、水体碳储量状态评估结果,能更好估算西溪湿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余卉介绍。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