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综合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取得扎实成效

本报记者 刘志强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7日   第 17 版)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启动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和沿线省份,持续完善相关规划政策体系,文化遗产保护、黄河文化研究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规划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层面出台黄河保护法,多部门联合印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沿线9个省份分别出台分省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

  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山东省推进实施曲阜“三孔”(孔府、孔庙、孔林)、鲁国故城、大汶口考古遗址公园等保护项目。河南省加快推进仰韶村、二里头、殷墟等大遗址保护。陕西省实施石峁、太平遗址等重大考古项目,加强秦始皇帝陵、汉长安城等大遗址保护展示。甘肃省加强黄河文物资源调查,持续推进莫高窟、炳灵寺石窟等重要石窟寺保护展示工作。

  黄河文化价值进一步弘扬。结合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项目,河南省组建黄河文化研究院、黄河考古研究院,出版《黄河记忆》等近百部黄河文化专著。陕西省推出秦腔《黄河湾纪事》,举办“黄河安澜·文旅共享”2022中国黄河对话。山东省创作大型纪录片《大河之洲》、广播剧《黄河口守望者》。沿线各地共同发起成立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面向公众推出一批聚焦黄河文化核心价值和突出特征的专题展览,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

  黄河生态品质进一步提升。山东省推进沿黄生态廊道规划建设,实施黄河淤背区生态廊道等项目,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陕西省推动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示范工程,持续推进黄河流域涉水问题项目排查整治。

  区域综合效益进一步彰显。运用文旅融合的思路,多方面开发利用黄河文化资源,相关部门发布10条黄河主题国家级旅游线路。山东省推动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培育“沿着黄河遇见海”文化旅游品牌。河南省规划建设黄河小浪底交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陕西省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成功打造“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唐文化全景展示,有效带动就业和居民增收。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