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版:绿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系统发力建设美丽河湖(生态论苑)

李红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7日   第 18 版)

  只有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点面结合、系统协同、综合施治,才能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福建厦门筼筜湖,碧水重现,从空中俯瞰,如同一条绿丝带飘入岛内;浙江湖州西苕溪,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吸引游客争相前往“打卡”;四川宜宾江之头,过去化工、造纸等老工业企业“围江”而建,如今沿江公园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场所……

  这些是生态环境部去年10月以来陆续公布的第二批美丽河湖部分优秀案例。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国各地深入治理河流湖泊,一批批河湖重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优美景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水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从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经过努力,一条条河流、一个个湖泊都变了模样,碧水保卫战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好转。生态环境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增至89.4%,长江干流已连续4年、黄河干流已连续两年全线水质保持Ⅱ类。全国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总体保持改善趋势,优良(一、二类)海水水质面积比例为85.0%。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是河湖充满生机的表现。健康的水生态系统是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提供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并有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治理河湖,需坚持生态优先,开展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系统治理。这意味着不仅要治理水污染,管住每一处入河口,改善河湖水质,提升水体修复能力,还要通盘考虑流域生态环境、周边有关水生态系统的经济社会因素,统筹开展一体化治理。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考虑河湖治理点上的问题,也要考虑整个生态系统的环境要素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只有处理好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点面结合、系统协同、综合施治,才能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展现清水绿岸的优美景色。

  美丽中国建设,好的生态环境是基础。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然而,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作出了分阶段、分批次推进美丽蓝天、美丽河湖、美丽海湾、美丽山川、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等全方位提升的战略部署。落实战略部署,建设美丽河湖,我们仍需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围绕促进“人水和谐”,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强化陆海统筹、河海联动,深入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湖泊保护治理和重点海域综合治理,基本消除城乡黑臭水体,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关系人们的幸福生活,关系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河湖,开展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保护、系统治理、统筹推进,为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生态根基,支撑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