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5月07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走进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一堂红松林里的思政课(解码·思政课怎么上)

本报记者 郭晓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7日   第 11 版)

  松树傲然挺立,一片生机勃勃——这里是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

  一大早,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思政课教师初秀伟,带着生态工程系的20名大一学生,踏进森林植物园中茂密的红松林,上一堂生态文明主题思政课。

  “‘山上栽满树,等于修水库’,谁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站在一棵挺拔的红松旁,初秀伟用一句农谚开场,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同学们争相回答。

  “没错,就像我们身边的这棵红松,它的根系特别发达,一棵胸径16厘米左右的红松就可以储存半吨水。”初秀伟循循善诱,“黑龙江省林地面积超过2100万公顷,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林地,会发生什么?”

  一个个数据串联成线,将树木的生态价值与日常生活挂上钩,同学们专注听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心里扎根。

  课堂继续进行。如何让被砍伐的森林恢复到郁郁葱葱?围绕抚育造林、森林防火,师生们展开讨论。

  “我们刚学习了轻基质育苗技术,以前培育红松苗木要4年,种植期只限于春季的半个月。而使用这项新技术后,红松苗木培育2年后,再放到容器罐内生长2个月就能种植,并且春、夏、秋3个季节都能造林。”林业技术专业的褚欣莹说。

  森林防火有多重要?

  “防火是头等大事,大家看到我们脚下的松针非常干燥,一点火星就能引燃一片森林,毁掉几十年的努力。”初秀伟加重了语气。

  “在小兴安岭北麓的沾河林业局,有一座‘彩芹瞭望塔’,瞭望员朱彩芹一守就是30年,在平凡的岗位上为林区生态环境保护贡献力量。近些年,很多伐木工转型成了防火瞭望员,还用上了高科技,开着无人机巡山,成为林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力。”初秀伟说。

  除了森林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也是本堂课的授课重点。“现在林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什么?”初秀伟边提问,边带同学们走向药用植物园。

  “做导游,开民宿。”来自牡丹江市的王籽佳回答,“我们家离旅游景点不远,一到冬天,游客特别多。很多人开饭店、做导游,吃上了‘旅游饭’。”

  “这就叫‘一业带百业’。”初秀伟继续展开,“去年底的‘尔滨热’,让哈尔滨在春节假期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大家是奔什么来的?洁白的冰雪、清新的空气……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森林里还藏着哪些经济价值?可以在我们身边找一找。”初秀伟提示。

  同学们四散开来,纷纷在药用植物园“寻宝”——植物园里栽培了甘草、黄芪等药用植物近200种。

  “餐桌上的木耳、紫苏,医院里的中药都可以在林下种植。黑龙江省去年的林下经济总产值突破了900亿元。”初秀伟补充。

  临近下课,同学们围在红松下,意犹未尽,分享和讨论仍在继续。

  “今天我们走进森林植物园,相信大家都进一步理解了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碳库’。你们今后都将从事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工作,更应该理解好、践行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初秀伟总结。

  一堂红松林里的思政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年轻学子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坚定了为建设美丽中国增绿添彩的使命担当。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