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赴天宫,乘春风万里

——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出征侧记

本报记者 谷业凯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6日   第 11 版)

  4月的东风航天城,生机盎然。距地面近400公里的太空轨道上,中国空间站即将迎来新一批成员。

  圆梦园广场内外,早已站满前来欢送的人们。大家激动地等待着即将出征太空的3名航天员。问天阁前,“再次出征、再夺胜利、再创辉煌”12个大字格外醒目;电子大屏上,圆梦太空的英雄航天员的肖像照组成了一幅中国航天员“全家福”。

  4月25日18时09分,当雄壮激昂的《歌唱祖国》乐曲奏响,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迈步走出,他们身着乳白色航天服,挥手向大家问好。担任乘组指令长的叶光富走在最前面,时隔2年多,他再次领命出征,步履从容、信心满满;首次出征太空的李聪、李广苏终于迎来了自己飞天圆梦的时刻。

  3人移步至指定位置,指令长叶光富铿锵有力地报告:“总指挥长同志,我们奉命执行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叶光富。”“航天员李聪。”“航天员李广苏。”

  “出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了出征命令。

  《歌唱祖国》的乐曲再次响起,叶光富、李聪、李广苏一边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一边走向开往载人航天发射场的专车。这次任务期间,他们将在中国空间站迎来新中国75周年华诞。他们也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现场送行的人群中,有多位英模代表、少先队员,还有奋战在航天一线岗位、为载人航天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代表等。中国空间站建成以来,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密切协同,助力航天员乘组常态接续飞天、长期安全驻留,在轨实施130多项科学研究和应用项目,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综合效益持续显现。

  第一次作为受邀嘉宾参加出征仪式的李涛,已在航天搜救岗位工作25年。“今天我们欢送勇士们飞天,在他们凯旋之日,我会和其他搜救队员在第一时间抵达着陆点,确保航天英雄们安全顺利‘回家’。”李涛说。

  此刻,载人航天发射场已做好准备。今年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奠基30周年,这里一次次成功将中国航天员送入太空。

  “倒计时30分钟准备!”

  “15分钟准备!”

  “5,4,3,2,1,点火!”

  20时59分,随着点火指令的下达,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拔地而起,在星光的映衬下直刺苍穹。

  (杜兵兵参与采写)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