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民生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4月1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防范“AI换脸”诈骗行为

本报记者 屈信明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2日   第 19 版)

  近年来,多个行业创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银行智能机器人、虚拟主持人等为社会公众提供了越来越多便捷、智能的服务。然而,也有不法分子通过“AI拟声”“AI换脸”,融合他人面孔和声音制作虚假图像和音视频,仿冒他人身份实施诱骗受害者转账等犯罪行为。这类诈骗方式变化多样、难以分辨,消费者容易落入骗局。专家提示广大消费者,要警惕利用AI技术实施的诈骗行为,保护个人及家庭财产安全。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中介绍,利用AI技术实施诈骗主要有“拟声”“换脸”两种手段,即通过模拟他人声音或形象骗取信任,进而诈骗钱财。不法分子通常先以“网店客服”“营销推广”“招聘兼职”“婚恋交友”等为借口,通过微信、QQ、电话等方式联系消费者,采集声音或面部信息。再利用“拟声”“换脸”等技术合成消费者的虚假音频或视频、图像,以借钱、投资、紧急救助等借口诱导其亲友转账汇款,或提供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随后立即转移资金。此外,不法分子还可能对明星、专家、官员等音视频进行人工合成,假借其身份传播虚假信息,从而实现诈骗目的。

  专家表示,网络渠道“眼见”不一定为实。“拟声”“换脸”等合成技术的一大特点是“以假乱真”,不法分子可以利用此类技术轻易伪装成他人,并通过快速筛选目标人群、精准定制诈骗脚本,实施诈骗。因此,在涉及资金往来时,一个“声音很熟的电话”、一段“貌似熟人的视频”都可能是不法分子的诈骗套路,消费者应提高警惕。

  为保护广大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厦门监管局提示广大消费者,转账汇款务必核验对方身份。对自称的“亲友”“熟人”线上发来的消息,若包含转账汇款、提供个人信息、提供短信验证码等请求,应保持高度警惕,采取多种方式确认对方身份。专家介绍,“AI拟声”“AI换脸”包装作伪后的通话和视频虽然能逼真地模仿原始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但仍然存在破绽,例如眨眼频率过低、眼睛移动不协调、面部表情不自然、唇形不匹配、语句不连贯等。如果在与亲友视频语音沟通中发现上述异常,消费者应立即警觉起来。在无法确认对方身份时,应尽量避免转账操作。

  此外,消费者应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尽量避免在互联网过多暴露个人照片、声音、视频等信息,要对需要录入个人信息的非正规软件特别警惕。在开启“定位服务”、输入“身份证号”或是录入“人脸识别信息”“指纹识别信息”等个人生物信息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发现APP过度、强制收集个人信息时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妥善设置个人社交账户的浏览权限,不过度公开或分享涉及个人信息的动图、视频等,不轻易向陌生人开启手机屏幕共享。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