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4月03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多能互补,保障能源安全(现场评论)

——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①

刘鑫焱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03日   第 05 版)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本版今起推出系列评论,展现各地实践,总结经验成效,为更好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凝心聚力。

  ——编  者  

  

  煤电稳定而不够清洁,新能源清洁而不够稳定,如何有效提升电网稳定性和绿色化程度?山西进行了积极探索。

  在晋能控股集团塔山煤矿,一条1.5公里长的输煤通道凌空飞架。电厂与煤矿紧密相连,避免了因市场、天气等因素制约而“缺煤”。这里也实现了“电厂不见煤、发电不见灰”,煤炭就地清洁转化,运煤扬尘漫天的场景成为过去。

  在曲沃经济技术开发区,整齐分布的大片光伏板熠熠生辉。这里还引入储能设备,有效解决了太阳能发电的供需分布不平衡问题,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了能源稳定供应。

  推动煤电和新能源一体化发展,是山西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去说起山西,人们往往会想到煤炭。以煤电为核心的传统能源一直是山西能源保供的“压舱石”。如今,在保证传统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的同时,山西在新能源领域持续深耕。推动两个能源赛道互补互动、协调发展,才能以多元供应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优做强传统能源是必要之举。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注重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近年来,山西以坑口煤电一体化为重点,支持大型现代化煤矿和先进高效环保煤电机组同步布局建设,超临界电力机组比例持续提升。2023年,山西产煤增量、总量均居全国第一,全年外送电量达1576亿千瓦时,再创新高。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必须提升传统能源兜底保障能力。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引领下,发展新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光伏领跑基地建设规模全国领先,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开发项目加快推进,分散式风电就近开发……一大批新能源项目在山西落地见效。截至今年1月,山西风光新能源装机容量已占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8%。面对新能源在高比例利用、高质量消纳中的困难,山西一手提升绿电使用率、推广绿电消费新模式,一手加快布局新能源汇集站、提升新能源接网能力。坚持供给、消纳双向发力,实现发得出供得上用得好,让新能源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从长远来看,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提升新能源供给的安全可靠性,就要依靠科技创新。为解决新能源“靠天吃饭”“不易储存”问题,有的企业运用虚拟电厂技术,对用电负荷侧可控负荷进行实时调节调度;有的地方发展新型储能技术,为新能源消纳调峰提供新方案。继续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推动煤电和新能源一体化发展,促进新旧能源的优化组合、总体平衡,才能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

  新型能源体系,“新”是关键词。从产学研共同发力,加快能源领域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到完善配套措施,推出变革煤炭开采方式、改革煤层气管理体制等重大举措,山西坚持创新引领,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开辟新赛道,以政策创新突破旧瓶颈,让多能互补、向绿而行的图景渐行渐近。

  今年初,山西晋北采煤沉陷区新能源基地项目在大同正式开工。这个风光煤多能互补、源网荷储深度融合的综合性能源基地建成后,每年可向京津冀输送清洁电力270亿千瓦时。三晋大地上,传统能源产业正加速迈向新型能源体系。抢抓机遇,在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道路上加速奔跑,就一定能端牢能源饭碗,让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强、底气更足。

  (作者为本报山西分社记者)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