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广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2月19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呼伦贝尔 实干争先 行稳致远 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9日   第 08 版)

  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乡村牧区美丽和谐、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这片热土上,经济暖流不断涌动,发展脉动愈发强劲。

  2023年,呼伦贝尔市乘势而上,勇毅前行,步履踏实有力。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紧紧铆住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推深做实产业发展“五大行动计划”,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累累硕果。

  

  提质增效 经济运行稳中求进

  2023年,呼伦贝尔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95.57亿元,同比增长6.1%,高于2022年同期1.5个百分点,居内蒙古自治区第6、东部五盟市地区首位,创7年来历史最高增速。绿色指标位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向好态势。2023年主要经济指标的“稳”与“进”,清晰勾勒出呼伦贝尔经济稳中求进、持续向好的振奋图景,展现了呼伦贝尔经济发展的底气与韧性。

  从发展水平看,2021年—2023年,呼伦贝尔市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长17.1%,年均增长5.4%,高于“十三五”时期3.6个百分点,提前两年实现规划目标。

  从发展势头看,自2022年一季度开始,呼伦贝尔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跃居至东部五盟市地区之首,连续8个季度保持内蒙古东部地区领先,呼伦贝尔市经济在稳增的基础上实现了快进,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投资总量规模扩大,比2022年增加6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实现160.16亿元,同比增长66%,居全区第2。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6523元,同比增长4.8%,增速居全区第9,比2022年前移3位。

  凝心聚力 在办好“两件大事”上担当作为 

  完成好“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是内蒙古的“两件大事”,也是今后内蒙古谋发展、定政策、推动工作的根本遵循。

  2023年,呼伦贝尔市紧扣办好“两件大事”,坚持实打实干、争先创优,巩固拓展全市整体发展良好态势,在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上勇担使命,在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上作出示范,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的火热实践中贡献呼伦贝尔力量。

  守牢生态红线,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呼伦贝尔市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首要任务,让绿色成为呼伦贝尔鲜明、厚重、坚实的底色。扎实推进呼伦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各类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坚持守土尽责,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统筹提升预警预防、风险研判、应急处理能力,大力推行红色堡垒户等举措机制,创新推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等基层治理经验做法,精心打造“守望相助+社会治理”基层治理创新模式。

  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呼伦贝尔市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持续发挥煤炭和新能源总量组合优势,一手抓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一手抓新型能源发展壮大,2023年,煤矿产能稳定在11590万吨,完成保供任务8800万吨,大力支持煤电企业全方位全链条技术改造,因地制宜推进风电、光伏、生物质、抽水蓄能等产业发展,新能源装机实现翻倍增长,发电总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

  发挥特色优势,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2023年,呼伦贝尔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51.8亿元,是全区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生产喜获“十一连丰”,粮食产量132.1亿斤,增产1.7亿斤。牧业生产形势良好,同比增长7.0%,增速稳居全区前列。10家企业通过“蒙”字标认证。

  积蓄强劲动能,助力打造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呼伦贝尔市坚持对内对外开放齐头并进,边民互市贸易全面恢复,2023年,进出境中欧班列5116列、同比增长6.2%,口岸货运量、进出口总值分别增长43.4%和37.9%,阿日哈沙特口岸、额布都格口岸实现蒙煤进口常态化,创新推出边检、海关“一站式”查验模式;认真落实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深度参与东北全面振兴,深入推进与兴安盟区域合作,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协同发展,与森工集团开展地企共建,持续加强与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经济区等区域务实合作,形成口岸升级、区域合作的良好开放格局。

  主动担当作为,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力量。呼伦贝尔市坚持把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有形有感有效地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制定印发《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员会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出台《呼伦贝尔市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实施方案》,持续在“七个作模范”上细化举措、精准落实,扎实推进“六带三基地一家园”建设,创新实施“四个百千万”工程,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称号。

  以人民为中心 在发展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177个老旧小区改造、15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336个幼儿园学位建设、120座智能化公交电子站牌建设、1509个5G基站建设……2023年,呼伦贝尔市聚力改善民生,一批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好事按期完成,“急难愁盼”逐一销账,交出了一份温暖人心的民生“成绩单”。

  2023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9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6.62万人,脱贫人口就业1.87万人,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达近年来最高水平。

  提高保障水平,2023年民生领域支出416.2亿元、同比增长25.3%,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2.2%,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平均增幅分别达6.6%和7.9%,社会保障安全网进一步织牢。

  发展社会事业,抓紧抓实教育、医疗、养老三件要事,2023年,呼伦贝尔市入选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名单,3家社区获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不断提升。

  文明城市创建排名全国前列,2023年,根河市、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右旗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举办惠民歌舞演出1000余场,6个旗市区完成2376公里广电固边工程,373个行政村完成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充实。

  持续开展供热领域“冬病夏治”,2023年,维修建设供热管道169.9公里,新建改造主次干道98条,建设农村牧区供水保障工程14处,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新征程上,呼伦贝尔市将不断开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呼伦贝尔新篇章。

  数据来源: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