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2月13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西省武宁县——

育文明乡风 建和美乡村(乡村行 看振兴)

本报记者 杨颜菲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3日   第 02 版)

  春节前夕,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田东村,“法律明白人”冷卫卫接完电话,穿上冲锋衣,冒雨来到村民李大姐家。

  刚到门口,就听到屋里姐妹俩在闹别扭。李大姐以前和妹妹关系很好,最近因一些琐事争吵,一气之下要把之前送的礼物全都要回来。

  “先坐下,喝口水。”冷卫卫和村支书柯兴旺上前拉开两人分别劝说。冷卫卫告诉李大姐:“根据民法典规定,要满足一定的特殊情况才能要回赠与的礼物,否则告到法院也不占理。”

  经过耐心调解,矛盾妥善解决了。

  “村里发生的矛盾,大部分是家长里短的小事。”冷卫卫说,“只要调解员不偏不倚,认真倾听,把法律规定讲清楚,很多矛盾能解决,小事也就不会演变成大事。”

  走进田东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子里有法治文化公园,楼上有“法律明白人”工作室、人民调解室等。“有了镇里筹资建设的这些法治宣传实践场所,我们开展活动更方便了。”柯兴旺说。田东村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目前,武宁县已培养了4.67万名“法律明白人”。依托“互联网+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联动调解机制,村民有矛盾时能立刻找得到人。

  实现乡村善治,还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乡村和美、积极向上的氛围。

  “我们正在筹备今年的春节诗会,到时候,我把好诗发您看看。”抚着手中诗集,曾任梅颜村村支书的夏涓沅对记者说。

  爱好文学的夏涓沅发现,不少村民时不时“出口成章”:一些俏皮话、歇后语,稍加整理就是一首小诗。于是,夏涓沅牵头成立“竹林堂”诗社,收集村民的有趣词句,整理成册。

  村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后,诗社有了固定活动场所。夏涓沅经常邀请县作协的志愿者到村开展活动,让农民诗人与作家互相交流。

  村里还成立了老年体协,组织大家开展广场舞、太极拳等活动。“2020年以来,村里矛盾纠纷减少八成。”梅颜村村支书夏清锋介绍。

  2023年,武宁县积极整合闲置农居等资源,延伸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基地)423个。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