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视觉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1月28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造船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新时代画卷)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8日   第 06 版)

  首艘大型海道测量船
  2023年9月,海事系统首艘大型海道测量船“海巡08”轮列编,标志着我国装备最先进、综合能力最强的大型专业测量船正式投入使用,开启海事测绘力量迈向深远海的新篇章。图为靠泊在上海黄浦江边的“海巡08”轮。
  新华社记者 丁 汀摄

  产业基地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目前已聚集50余家船舶制造与海洋工程企业,形成以船舶海工制造为引领、配套产业和技术研发同步发展的产业集群。图为产业基地内正在建造多艘大型船舶。
  张进刚摄(人民视觉)

  造船作业
  近年来,浙江舟山大力发展船舶修造、海工装备等特色产业,提高企业竞争力。图为集造船、修船和金属资源利用为一体的浙江舟山长宏国际产业园内,工人在进行造船作业。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
  2023年10月,我国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在湖北宜昌首航。据测算,“三峡氢舟1”号相较燃油动力船舶,每年可替代燃油103.16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7吨。图为行驶中的“三峡氢舟1”号。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出口订单
  江苏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总投资超300亿元,入驻有中集太平洋、振华重工、寰宇东方等企业,亚洲最大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等在这里建成。图为工业园内一家船舶企业的工人正在赶制出口订单产品。
  许丛军摄(人民视觉)

  首艘大洋钻探船
  2023年12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被命名为“梦想”号,并在广东广州南沙区首次试航。“梦想”号约3.3万吨,续航力1.5万海里,具备1.1万米钻探能力。图为“梦想”号命名仪式现场。
  新华社记者 黄国保摄

  首艘国产汽车出口运输船
  2024年1月,首艘国产汽车出口运输船“比亚迪开拓者1号”正式投入运营,搭载从山东烟台和广东深圳上船的5400多台新能源汽车驶往欧洲,开启“国车自运”阶段。图为“比亚迪开拓者1号”从山东港口烟台港起航。
  唐 克摄(人民视觉)

  首艘大型邮轮
  2024年1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完成商业首航。该游轮长323.6米,有2500万个零部件,是我国造船工业的一颗“明珠”,体现了综合科技水平与制造实力。图为1月1日在港口迎接首批乘客的“爱达·魔都号”。
  龙 巍摄(影像中国)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

  2024年1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搭载3000多名乘客,完成商业首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造船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已集齐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三颗明珠”,也已具备承接世界所有主力船型的能力,造船工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海事系统首艘大型海道测量船“海巡08”轮列编、首艘氢燃料电池动力船“三峡氢舟1”号成功首航、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试航……2023年,造船工业捷报频传,一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船舶亮相起航,全年造船完工量423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8%;新接订单量71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4%;截至2023年底,手持订单量1393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2.0%。以载重吨计,前述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分别为50.2%、66.6%和55.0%,均保持在世界首位。

  造船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凝聚着广大科研工作者、企业家、产业工人的智慧和汗水,成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动注脚。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