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1月16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提升职业技能 争当技术能手

陈 浩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6日   第 13 版)

  从一线流水工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研发工程师,在浙江宁波打拼13年的经历,让我真切感受到,只要肯努力,这里就有实现就业梦想的平台。

  我叫陈浩,是一名90后,2011年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来到宁波打拼。曾干过一线流水工、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工作,但我很快便意识到,因为知识储备有限,加上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换了这么多岗位,都不能很好地适应与融入。

  2018年,我在同事推荐下,来到宁波一家电器科技公司,主要负责对老产品进行技术改进与升级。隔行如隔山,重新接触取暖器、新风机等产品,对我而言倍感吃力。

  好在新公司定期为大家安排研发、生产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培训,只要有培训班,我总是抢着报名,慢慢地,对产品生产流程、工艺特点都有了更多认识。

  2019年11月,公司所在海曙区洞桥镇的驻企联络员与区人社局一同到企业走访,听说政府为员工提供了到当地技工院校学习技能提升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就报了名。

  原来,当地人社部门联合技校,提供了为期一年的工程师专业培训课程,不仅包括模具装配、加工工艺、模具材料等课堂学习,还把教室“搬”到了宁波的各大企业,让大家有机会深入一线生产车间参观,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各级劳模、工匠手把手培训实操。

  这一年的培训,不仅能跟着老师和企业专业人才一起学习技术领域的实用知识,还有不少实践机会。通过努力学习,最终我取得了三级钳工这一高级技工证书,让我在工程师的成长道路上走得更加扎实。

  顺利“出师”后,我被公司聘用为研发工程师,专注新产品开发升级。现在,我带领的项目组每年都能开发出2—3款新产品,包括电取暖器、燃气取暖器、户外烧烤炉等,通过技术革新,实现了产品的降本提质。

  如今的我,仍然怀抱成为优秀工程师的梦想,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借助业余时间,我从书中学、网上学、虚心向公司老前辈学。同时也注意到,不同行业的上游供应商也有自己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独到技术要领,因此我也常向他们交流取经,通过进一步了解市场需求、积累自身技术功底,让设计出来的产品更具落地性和实际可用性。

  而作为“过来人”,我也非常愿意倾囊相授,将我的所学传授给公司同事尤其是新进员工,希望同大家一起成长、一起提升。

  (作者为宁波一家电器科技公司工程师,本报记者窦瀚洋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