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社会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4年01月11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湖南省邵东市推进技术、人员、服务下沉——

提升镇村两级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能力(办实事 解民忧·一线探落实)

本报记者 申智林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1日   第 13 版)

  核心阅读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湖南省邵东市推进技术、人员、服务下沉,不断提升镇村两级医疗机构的诊疗和服务能力,逐步实现基层医疗机构“查急病、管慢病、诊小病”,较好地满足群众就近就医的需要。

  

  早上8点刚到,第一批患者就来到湖南省邵东市牛马司镇卫生院,做超声检查、管护心血管病、更换处方……十几名医生坐诊各科室,熟练地给病患诊疗。

  患者刘元(化名)因为头疼的老毛病,请坐诊的医生开了个中药的方子,“以前习惯去县医院,现在发现镇里卫生院检查、诊断都不错,更实惠方便。”

  距县城5公里,离邵东市人民医院车程也不过20多分钟,牛马司镇卫生院辐射服务的5万多镇村居民,过去有个头疼脑热,常常选择到县市级医院看病。如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和扩容下沉,提高群众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的质量?

  近年来,邵东市按照“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的思路,持续深化基层医疗改革探索。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当地瞄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短板和痛点,从技术、人员和服务下沉等方面发力,逐步实现镇村两级医疗机构“查急病、管慢病、诊小病”,较好地满足了基层群众就近就医的需要。

  做强远程医疗,急病筛查更精准

  “丁零零,丁零零!”中午12点半,邵东市人民医院超声科的网络电话急促地响起来。未响及第三声,科室主任李新立已经接通连线,麻利地打开远程影像。

  另一头,牛马司镇卫生院的检查室内,自述“腰痛”的患者刘先生躺在病床上,乡镇医生莫朝辉正待命操作设备。

  依托音视频连线,李新立一边询问刘先生的病史,一边不断指导莫朝辉改变诊查部位和手法。当影像在患者左肾某部位一扫而过时,李新立发现异样,提醒莫朝辉反复通过设备重点观察。患者变换侧卧身位时,果然发现左肾上有一颗大小约6毫米×6毫米的结石。前后不过约5分钟,查明病因,初步确认为非紧急致命病症后,患者免去了由急救车送往市人民医院的奔波,卫生院随即为之施诊。

  像这样的远程诊疗,李新立每天会进行十几个,甚至中午休息时也不例外。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做到精准筛查疾病还存在短板,特别是急性病症的心电图、超声、DR影像等常规诊查手段尤为紧缺。”邵东市远程医疗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曾剑芳说,这就导致许多患病群众只能往县市医院跑。

  部分卫生院虽然在上级部门支持下添置了检查设备,但因为很难配备专业医生,既无法准确识别检查结果,也无法对出具的报告做出科学诊断。“我们原来有DR影像设备,但仅有的一名具备资质的医生退休后,设备就闲置了下来。”牛马司镇卫生院院长李凯旋曾经很无奈。

  此前,邵东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建成创伤急救、卒中、胸痛、危重孕产妇救治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平台。依托“五大急救中心”,邵东市建成覆盖全市的远程医疗服务中心,上连多家省市级三甲医院,下连26个乡镇卫生院及部分村卫生室。

  “通过集中强化培训,确保相应卫生院、卫生室的医生具备检查设备操作能力。后端,我们的专业医生随时待命,只需要一个电话,就可以开展远程心电、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教育培训等医学活动,以信息共享做到急诊急救‘一站式’服务。”曾剑芳说。

  “远程检查的普及,弥补了基层检查能力不足的缺陷,对于筛诊急病意义重大,增强了群众对镇村医疗机构的信任感,同时也减轻了基层群众就医负担。”邵东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友君表示。截至2023年11月,邵东市远程医疗服务达8.48万例,累计筛查出冠心病100余例,诊断为心肌梗死并采取紧急救治措施的就有50余例。

  做实签约服务,慢病管护更到位

  “小刘医师,你又来了。”跟着村医刘志辉随访佘田桥镇佘湖山村,在村民王朝阳家门口,车未停稳,几个村民就热情地迎了上来。“前两天上门检查,你们不在家,不放心还得来一趟。”刘志辉回应。

  作为邵东市1425名参与家庭签约服务医务人员中的一员,刘志辉为佘湖山村两个片区之一的近1000名村民提供服务。这当中,212名65岁以上老人、19名精神障碍人士、176名高血压患者、78名高血糖患者,以及几名孕产妇和低龄儿童,是他重点服务的对象。

  “得益于智慧医疗建设的推进,通过统筹历史数据,我们为每个重点对象建立了详细档案,患者具体情况、接受过的治疗等,都一清二楚。”刘志辉介绍。

  打开血压测量仪和血糖测量仪,刘志辉给王朝阳等几名患糖尿病的村民做完常规测量,又逐一详细询问每个人的用药情况。确认没问题后,拍了张照,在手机应用程序里完成了“打卡”。

  “针对部分村民曾经反映的签约医生‘约而不见’的情况,为了进一步做实上门走访服务,实现全覆盖、零遗漏,在管理端我们增加了拍照打卡环节,正在全市推广。”邵东市卫生健康局基层卫生健康股负责人张清平说。

  目前,邵东市已完成签约居民506981人,“服务重点对象每月至少走访一次。如果碰到老百姓病情不稳定,除了指导其科学用药、就诊外,一周内还必须再次走访,随时跟进,直到病情稳定。”刘志辉说。

  与随访频次同步提高的,还有指导能力的提高。3家县级医院分别与26个乡镇卫生院组建了医共体,通过开展坐诊义诊、健康宣教、带教查房等活动,带动更多医务人员和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如今,在每个签约家庭医生背后,都至少有一名团队队长、一名卫生院医生,以及一名传统中医,以便家庭医生在服务时,能给出足够有效的建议和方案。

  做优基层中医,健康管理更有效

  如何提升基层中医诊疗水平是邵东市医改重点之一。为此,全市投入资金,对518个村卫生室进行改建或扩建,设置中医理疗室;26个乡镇卫生院完成中医馆标准化建设;建设7个中医馆、80个村卫生室中医阁。

  走进杨桥镇卫生院,新近完善的中医馆内,针灸室、理疗室等专门诊室一应俱全,现如今,可提供10类约20项中医诊疗服务。去年5月起,邵东市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熊燕子在杨桥镇卫生院开设中医专家诊室,每周定期坐诊。

  “每次坐诊前,卫生院都通过微信群、村村通广播等渠道进行宣传,摸排附近村民就诊需求,以合理安排接诊时间。”熊燕子说。

  在专家诊室的推动下,杨桥镇卫生院进一步深化同市中医院医联体共建成果。“如今,卫生院接受中医就诊的人次占全院总诊疗人次的35%以上。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看中医专家的愿望。”杨桥镇卫生院负责人说。

  类似的变化不止杨桥镇卫生院一处。通过优化中医药发展环境,完善覆盖基层的中医药服务网络,邵东市规范建设中医传承工作室12个,组织邵东市中医医院26名中医药名医专家分赴所有乡镇(中心)卫生院及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坐诊、指导,实行“一对一”中医适宜技术无缝对接指导,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业务“传帮带”。

  牛马司镇龙旗村卫生室的刘春艳就是“传帮带”的受益者。早在2016年,她就考取了中医领域的药师证,可以照方抓药。但是对于中医药的深层机理,一直不得其解。

  去年上半年开始,邵东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姜加祥到牛马司镇卫生院开设中医传承工作室后,刘春艳马上就报了名。每当姜加祥到卫生院坐诊,她都拿上笔记本,一起到工作室边听课边学习,或者直接到市中医院现场请教中医药技术。

  如今,刘春艳已经具备开展常规中医理疗技术的资质,“村里的不少慢病患者,在养生调理方面很信任传统中医技术。”她说。

  近年来,邵东市对镇、村两级西医医生进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层常见中医优势病种培训,共培训人员12期1623人次。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