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2月25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四川西昌

下绣花功夫 护古城风貌

本报记者 李凯旋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5日   第 11 版)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邛海水光与远山相映成趣,古树郁郁葱葱,山水画卷尽收眼底。作为四川西南部最古老的城镇之一,近年来,西昌市积极制定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和乡村规划,有序实施保护项目,构建起系统性、全要素的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步入西昌大石板古村,一排排土墙青瓦的川西南民居颇具特色。“村子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驿站,历来商贾云集,留下了不少古民居。”大石板社区党委书记资君红说。通过修缮古迹、保留历史风貌,大石板古村游客多起来,村里乘势引进民宿、康养等业态,很多村民得以在家门口创业务工。

  2021年,西昌启动建昌古城保护更新项目,下足绣花功夫,保留原有肌理,有序推进古城修复。“我们专门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委员会来统筹工作,相关部门权责明晰,配合也更高效。”西昌市住建局局长余加贵说。

  西昌从古城、街区、院落3个层面开展保护更新工作。“通过疏解过密人口、恢复历史景观等方式,古城整体面貌有了改善,历史建筑和文物得到保护性修缮。”西昌市副市长唐国莲说。街区与院落从微小处着手,实施“小单元、渐进式、微更新”的成片保护模式,修补、更新街区绿地景观和服务设施,分类制定古院落保护提升策略,引入书院画室、非遗文创集市等创新业态。

  日头西斜,建昌古城里的古戏台前热闹起来。正在展演的邛都洞经音乐历史悠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传统艺术常态化走进古城,周周有演出,历史文化与当下生活融为一体。利用已完成修缮的历史建筑,西昌增开了蜀绣、茶马古道、彝族服饰等微型博物馆,让古城的故事广为流传。

  保护用心,活化出新,西昌的探索还在继续。“我们正积极开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风貌建筑、名木古树等进行数字化信息采集和整合。”西昌市委常委、邛海泸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局长毛敏表示,发挥数字技术作用,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质效将进一步提升。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