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加强品牌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2日   第 13 版)

  2023中国品牌论坛现场。
  本报记者 蒋雨师摄

  培育品牌标杆  优化营商环境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  谢经荣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要求“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加强品牌建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我们要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我国品牌发展总体水平,以品牌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着力培育品牌标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必须加强品牌建设。要扎实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培育一批重点行业和领域精品品牌,打造世界知名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发挥品牌标杆示范作用,引导区域、行业、企业开展对标提升行动,增强品牌培育和管理能力。

  积极营造良好环境。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构建适宜品牌发展的产业生态和制度环境。完善商标品牌保护机制,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企业开展品牌建设交流和合作,在商标标识、质量标准等方面加强协调。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广泛开展品牌宣传推广工作,引导消费者认可、信任优质品牌。

  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提升技术和质量水平,实施全产业链质量提升,促进技术迭代和质量升级。坚守诚信原则,努力塑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百年老店”。提升服务质量,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增强消费者文化认同感和品牌忠诚度。丰富品牌文化内涵,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中国品牌,推进地域文化融入品牌建设。

  

  锚定科技前沿  激发创新动能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周进军

  中国电子牢牢锚定“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标准,坚定不移实施卓著品牌创建工程,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赓续红色血脉,铸就品牌之魂。

  中国电子培育了“熊猫”“长城”“彩虹”“振华”等一批民族品牌。我们始终坚持把“打造国家网信事业核心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愿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价值导向、“责任、创新、务实、团结”的新作风根植于品牌文化体系。坚持在规划、设计、制造、运营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品牌文化底蕴、丰富品牌文化内涵,让民族品牌焕发新活力。

  聚焦“国之所需”,构筑品牌之基。

  中国电子是网信领域体现国家战略意志的重要依靠力量。围绕重构计算产业体系,在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终端设备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开创通用算力新格局。发挥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在先进制程和特色工艺制造方面持续发力。积极构建从底层核心技术、安全平台到关键领域安全应用的全方位防护模式,确保国家网络安全。稳步推进数据安全与数据要素化工程,全力保障国家数据安全。

  聚焦科技创新,拓宽品牌之源。

  中国电子加强技术创新顶层设计和体系策划,成功获批数据空间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聚焦芯片架构、AI算法等核心卡点问题,加快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连续3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国家级院所、科技型企业等联合创新,实现水电机组核心控制系统全国产化等多项突破。

  

  打造产业链条  探索富民新路

  重庆市奉节县委书记  张  果

  近年来,重庆市奉节县聚焦产业、就业“两个关键”,全力抓招商、抓项目、抓要素、抓服务,大力实施品牌引领发展行动,积极探索山区库区强县富民现代化新路子,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上的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县、产业经济发展特色县、城乡融合发展宜居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县,努力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奉节力量。

  精心培育以奉节脐橙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品牌。品牌影响力能吸引优质合作伙伴和供应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整体质量。我们把品牌建设贯穿到产业链各环节,推出“奉上好品”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一县一品”升级版。

  奉节脐橙聚焦品种培优,成立脐橙研究所、国家柑橘产业技术试验站,建立柑橘种质资源保护圃,实现挂树保鲜8个月;聚焦品牌营销,精准对接目标市场,远销新加坡、泰国等多个国家,先后荣获中华名果、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等称号。

  除脐橙外,还做强奉节眼镜品牌。打造全产业链,紧扣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成集研发、设计、制造、展销、文化、检测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不断增强产业成长性;鼓励自主创新,引导企业申请发明专利42项;强化对外传播,每年举办相关论坛,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展会,通过中欧班列年出口眼镜3000万副。

  同时,做优数字赋能品牌。数字产业化赋能高质量发展,依托国家首批创新型县,抢抓数字重庆建设机遇,聚焦数据标注、短视频制作等领域,加快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引进多家互联网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

  

  坚持创新驱动  塑造产业集群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  刘  源

  中国电建扎实推进品牌建设,着力实施责任、产业、科技、国际四大品牌战略,加快塑造现代产业集群,打造独特竞争优势,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投身国家建设,高品质承建白鹤滩水电站、白洋淀综合治理、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勇担央企使命,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力扛社会责任,在今年京津冀防汛抗洪救灾中派出专家规划调度蓄雨泄水,调配专业力量抢通河道道路,抢修市政供水。

  聚焦“水、能、砂、城、数”五大核心产业加快战略转型,推进产业现代化。厚植“水”优势,积极参与国家水网建设,拓展水务与水资源市场;壮大“能”力量,着力抢抓开发风光电等新能源资源,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做强“砂”支撑,加快绿色砂石重点区域布局,推动砂石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锻造“城”特色,以水美城、以能绿城、以砂筑城、以数智城,做精城市与基础设施业务;强化“数”赋能,做专工程数字化业务,积极推进数产融合,将“产业电建”持续做优做强。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创新,“科技电建”持续蹄疾步稳。始终把科技创新视为“头号工程”,主持新能源、水生态和海水淡化领域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推动承担“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数字建造”工程软件方向产业链链长;坚持高水平开放发展,持续优化海外经营机制、区域布局、业务结构和配套政策。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积极参建一系列重大项目,国际化水平持续位居央企前列。

  

  坚持文化为根  服务国家战略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马明伟

  中国能建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为使命,以引领创造美好生活为目标,努力铸就一流品牌。

  中国能建及成员企业先后参建了如三峡、乌东德、白鹤滩以及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承担了三峡工程65%以上的工程量,完成国内百万千瓦火电机组超过90%设计和70%建设任务。特别是近几年,牵头组建“新能源、新基建、新产业”联盟、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供应链联盟、新能源国际投资联盟,打响“三新”能建品牌。

  坚持文化为根,助力企业塑造绿色发展新形象。近年来,中国能建在坚持内在技术领先、结构功能过硬的同时,更加注重外观设计的去工业化、建造的生态化,成就大国重器之美,打造美丽中国新的人文建设新地标,深入贯彻践行“赋能美丽中国,共建美好世界”使命愿景,矢志为国家和社会塑造美。在水电站、火电站、公路、桥梁等工程设计建造中,推动工程规划设计体现功能彰显、文化展示、情感表达的本质属性,让文化与美学成为能建品牌的价值创造点和业务竞争力。

  中国能建在国际经营中,深化“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融进去”的“三步走”战略,努力打造海外承建的精品工程,举办一批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品牌推介活动,打造一批“中国书架”“鲁班工坊”等优质品牌项目,开发一批“小而美”“实且惠”的民生项目,争做造福世界的标杆跨国企业,不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企业品牌的认同。

  

  担当央企使命  推进绿色发展

  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工会主席  孙文燕

  中国绿发紧紧围绕“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企业使命,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加快打造绿色低碳卓著品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新功开新局。

  担当央企使命,持续深化功能性改革。因时因势优化资本布局和生产力布局,坚持以“双碳”目标引领企业各项工作,加快打造以绿色低碳为主业的综合型行业领军企业,把核心功能体现在增强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上,体现在更好履行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功能上。

  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力推动产业升级。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把友好并网和绿色智能化新能源作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加快构筑陆海齐发、风光并举、多能互补发展格局,在新疆一次性集中开工5个大基地项目,共计装机1300万千瓦。坚持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大力推动传统房地产业务向低碳城市转型升级,连续两年完成两批十大“双碳”示范项目创建,联合建设国内“双碳”领域首家国家建筑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低碳建筑产业链链长。全面整合提升产品、管理、标准体系,推出对标世界一流度假区的“华美胜地”度假品牌,在千岛湖、长白山、九寨沟等地精彩面世。

  中国绿发致力于创建生物多样性保护领跑企业,长白山华美胜地获评吉林省“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示范项目;千岛湖华美胜地实施“七大生态提升计划”,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在海南文昌开展宝陵河湿地公园红树林资源抢救性保护,复育形成约20万平方米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湿地生态群落。

  

  满足消费需求  提高产品质量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张轶鹏

  面对品质消费趋势,伊利积极适应消费发展变化,通过筑就创新高地、加速数实融合、推进绿色转型,持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引领乳制品品质消费新潮流。

  打造创新高地,提高品质消费水平。多年来,伊利秉持整合全球创新研发资源,在欧洲、大洋洲、东南亚等地建设了15个创新中心,持续打造全生命周期、全人群、全消费场景的健康产品。洞察消费者多样需求,加大科技创新,今年以来,推出上百款产品,持续满足消费健康需求。

  加速数实融合,增强品质消费体验。为此,伊利对内成立了数字科技中心,打造面向未来的数字化原生组织;对外加强合作,深入洞察并响应消费者需求,持续增强乳制品的品质消费体验。比如,我们开发了与消费者在线协同共创新品的智能洞察系统,平均用3天半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市场洞察,更高效地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推进绿色转型,引领品质消费潮流。伊利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研发和引进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技术,不断携手全球合作伙伴推进产业链的绿色转型,引领绿色消费潮流。比如,在上游,我们推行“种养一体化”生态农业模式,实现源头减碳;在中游,我们打造了41家国家级“绿色工厂”,降低生产环节碳排放;在下游,我们还推出了5款零碳产品,持续引领绿色消费。

  未来,伊利将继续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数实融合深度、加快绿色转型速度,打造更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产品和服务。

  

  弘扬传统文化  融入时代潮流

  陕西西凤酒厂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  正

  西凤酒秉承传统古法酿造技艺,在突出自主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品牌建设,展现民族企业的使命和担当。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传承创新是前提。在数字化、智能化的大环境下,西凤集团在坚守传统凤香生产工艺基础上,积极融入时代潮流,引进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围绕原料溯源、自动化酿酒、智能灌装等方面,全力打造西凤酒白酒数字化智能工厂。在现代科技助力下,西凤酒探索出白酒精细化酿造工艺,解决了传统白酒酿造消耗大、品控难等一系列问题。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品质提升是关键。从生产工艺8次标志性的改进和创新,到历经10年科研攻关,确定西凤酒的“凤香型”地位;从传承传统酿造技艺,到拥抱智能时代,打造白酒数字化智能工厂;从建立酿酒原料及品质安全研究院等一批行业前沿的科技支撑平台,到主导建立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健全多层次、全过程、全覆盖的质量监管溯源体系……一直以来,西凤集团育匠人、守匠心、行匠艺,助力品质提升。

  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品牌建设是重点。近年来,西凤品牌结合时代背景和行业趋势,提出了品牌“高端化  全国化”发展战略,推出高端产品红西凤,构建了科学清晰的产品矩阵,以“中国红  红西凤”不断引领品牌价值回归。同时,依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有效整合各类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成立文化研究院,启动文旅项目建设,不断探索白酒品牌和文化互融互促的发展模式,持续擦亮西凤酒的金字招牌。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