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到河南省沈丘县,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宽阔的水面上,夏日里碧绿的荷叶、红色的荷花早不见了踪影。现在看到的,是一片片败叶残枝,如霜打雹砸一般,却也另有一番味道。这个时候,鱼虾肥了,莲藕熟了,游客就有实实在在的口福了。沈丘是豫东平原上的一座小城。古老的沙颍河日夜奔流,冲刷出豫东这片肥沃的土地。千百年来,河水灌溉着沿岸的农田,养育着沿岸的村庄、城镇。河流的恩泽,给老百姓带来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好日子。河流的造化,给这平原留下水源充盈、湖泊遍布的好风光。
在这片肥沃的平原上,沈丘的湿地不算最多,湖面也不算最大,不过,公园建得却不少,利用率也很高。沈丘人格外珍惜自然资源,特别注意保护性开发。经过多年努力,围着小城,已建成多个大小不一的湖畔公园、湿地公园、河岸公园、森林公园以及各种主题公园。黄昏时分,行走在有水的地方,颇能领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沈丘人正把一座小城变成一座美丽的大花园。有人做了初步统计,沈丘大大小小的公园有上百个,在周口市名列前茅。一座城市的公园多,表明这里的人生态保护意识强,也意味着人们的生活幸福指数高。
我更喜欢城里、乡里、村里的那些袖珍公园、手掌公园、小区公园。那多是利用一些街口的三角地、社区的闲置地改建而成的。不需要大的投入,种几棵树,放几把休闲椅、几件群众常用的运动器械即可。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讲究一点,配以咖啡厅、图书室、小超市、儿童小乐园。公园虽小,却和老百姓的生活无缝对接,人情味十足,实用实惠。不需要专门做出游规划,走几步路就能到公园。散散步,活动活动筋骨,见见邻居朋友,聊一些有用无用的话。也可以坐在公园的椅子上,静静地读一本书,或者干脆只看着街景发呆。我总觉得,世界上有一种舒适,就叫发呆。放空心思,舒适地坐在公园椅子上,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也是一种享受。
现代公园的标配,除了花草树木外,还应该加一条绿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步行道。都说要致富,先修路。这些道路,常常是指高等级公路,是集装箱卡车、工程车、越野车、公共汽车、小轿车行驶的路。后来,人们开始重视给老百姓修绿道。绿道首先在南方比较流行,很快北方也跟进了。可以说,现在基本上每一座城市都普及了绿道。有许多地方,绿道与文旅观光高度融合,科技含量很高。这种围绕着人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道路观念,并不惊天动地,甚至不大容易让人觉察,但是每天走路万步以上的人却能够清晰感知。走在绿道上,脚踝舒服了,膝盖不疼了,步子轻盈了,人也不觉得累了。现在很多人强身健体的基本方式就是多走路、走好路。绿道就是好路,是人们健身的“好朋友”。
沈丘的公园多,绿道自然也多。多条环湖、环湿地绿道,颇受市民欢迎。沈丘人把邻近的公园变成运动场所,早晚时间十分热闹。我住的宾馆对面,是城中心的运动公园,虽不邻湖靠水,却依托一个体育场,是理想的运动场所。那里还有多块林间场地,供打太极拳、舞梅花剑、练集体操的人士使用。没有体育赛事的时候,体育场对市民开放。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体育场和公园里就已经有不少人了。晨练者各个年龄段的都有,又以中老年人居多。青年人爱跑步,中老年人喜欢步行。跟得上节奏者,组成方队,领队举着小旗子,放着音乐,带着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跟不上节奏者,就在边上按着自己的节奏走。看他们从容不迫的模样,就知道都是行走多年,颇有心得。深秋清晨凉意重,但每个人身上都热气腾腾。从他们身上,能感觉到这座城市跳动的脉搏和活力。太阳出来后,人们渐渐散去,公园也渐渐安静了。到黄昏后,又接着热闹起来。
豫东平原见水不见山,沈丘的公园里也没有山。无山之景,多少算美中不足。但是,在人们心里,平原其实也是有高山的。一千四百多年前,沈丘就有了一座文化之山,那就是周兴嗣的《千字文》。这座山,赋予沈丘以灵气、以魂魄、以精神。这份独特的文化之美,吸引着游人慕名前来沈丘参观。
在沈丘城里行走,看着这里的绿道和公园,想着在这里生活过的古人与今天的人们,这座城市突然间让我感到无比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