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教育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2月17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发挥课程思政作用 培养高质量法治人才(师说)

薛 华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7日   第 05 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面对新时代法学教育新要求,高校教师应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全面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高质量法治人才。

  用好课程思政,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对学生而言,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或许短暂,但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理想信念却伴随终身。法治人才应是法律的信仰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法治建设的实践者、法治进程的推动者、法治文明的传承者,因此新时代法学教育,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促进学生政治品格、道德素养和专业能力有机融合,使学生对法治的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用好课程思政,帮助学生增强法治自信。只有将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的思考扎根中国大地,才能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其运行体制背后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文化。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法治人才,就要讲好课程思政,让学生既熟悉中国国情又具备世界眼光,能够在中外法治体系、法律文化的比较中,继承我国法治建设经验,借鉴别国优秀法治成果,既能对中国法治实践需求作出回应,也通晓国际规则、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全球治理。

  用好课程思政,帮助学生夯实法学根基。培养具有扎实社会主义法学根基的法治人才,要以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为依托,将法学知识体系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中国法治有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线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科学制定评价体系,探索解决课程思政“价值引领效果评估难”的问题,不断提升法学教育水平。

  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高校教师应重视课程思政作用,为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贡献力量。

  (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本报记者丁雅诵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