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重庆江津:推动楹联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5日   第 07 版)

  楹联和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是楹联重要的视觉表现,楹联延展了书法的精神内核,二者结合,相得益彰。重庆市江津区是“联圣”钟云舫的故乡,也是楹联和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沃土。

  为推动楹联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今年7月至11月,由中国楹联学会作为指导单位,重庆市楹联学会、江津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联圣钟云舫杯”第二届全国楹联大赛。大赛共收到全国楹联作者投送的参赛作品1814件、论文38篇,经过严格评审,共评选出楹联获奖作品38件、入围作品201件、优秀论文10篇。

  同时,今年6月,“联圣钟云舫杯”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启动,共收稿2237件,历时3个月,评选出来自全国各地的入展作品199件(含37件获奖作品),其中自撰联42副。取法传统,关注当代,篆、隶、楷、行、草诸体兼备,充分展现作者的创作能力和艺术风采。

  12月12日至14日,“联圣钟云舫杯”全国首届楹联书法展开幕暨楹联大赛颁奖系列活动在重庆举行,来自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艺工作者、楹联界专家学者、获奖作者等齐聚江津,开展了学术交流、现场采风等活动,为江津创新创造传承发展“联圣故里”文化品牌建言献策。本次楹联书法展将在重庆美术馆持续展出两周。

  江津区是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华诗词城市。江津楹联文化历史可追溯至北宋,目前全区存有300余处诗联遗址遗迹。岁月变迁,翰墨飘香,历久弥新的楹联文化成为江津的一张文化名片。江津区以挖掘研究钟云舫及其楹联作品作为推动楹联文化传承发展的切入点,2006年至今,积极打造具有全国辨识度的“联圣故里”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展赛,推动联圣楼、楹联特色文化公园建设,出版楹联文化专著,创作影视文艺作品,面向全市举办楹联公益讲座等系列举措,传承发展楹联文化的措施层出不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接下来,江津区将进一步深入挖掘传承、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联圣故里”打造为富含江津文化底蕴与地方特色、具有辨识度的文化品牌,培育壮大特色文艺文化人才队伍,创作更多文艺精品力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文化支持,为重庆推动文化强市建设贡献江津力量。

  数据来源:中共重庆市江津区委宣传部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