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2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数字技术,营造文化新样态(新语)

许庆永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15日   第 14 版)

  “敦煌石窟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示范”形成可以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数字资源;三星堆数字大展将神秘的古蜀文化“推送”给更多观众……眼下,文化数字化正在全国各地展开生动实践。

  文化数字化既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引擎。在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进程中,数字技术能够营造出沉浸式体验空间。对于传播者来说,除了可以通过图片文字、视频摄制、直播等方式来展现,还可利用“传统文化素材库”中的数字化特效素材进行创作。对于受众来说,在数字互动场景中,不仅能够高效获取传统文化资源,还能深度参与到创作过程中,打破单向接收方式。虚拟化的数字应用场景,正逐步成为跨媒介叙事的主要空间,其形象化、具体化、可感性、可视化的优势,让文化传播更为清晰明快、生动活泼。可以说,通过数字技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存在形态、传承路径和发展理念都得到了有效拓展,新场景、新生态正在不断生成。

  那么,数字技术如何更好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首先,发挥大数据协同优势,打造资源共享平台。中国数字文化集团与国家文化专网共同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试运行,为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创造条件……持续优化文化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整合、传播等,是推动文化资源数字化成果输出、共享的重要举措,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永久性保存与活态性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深挖优秀文化内涵,彰显当代文化特质。一方面,提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元素,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要素,将之与当代文化有机融合,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借助形象生动的视听叙事和故事表达,彰显当代文化的内涵特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再次,多模态化全景呈现,延展文化传承发展的空间。应持续加强文化大数据、文化新基建、文化体验场景化等建设,加强智能视听、智能控制等数字新技术,更好地进行线上立体重构与数字呈现。同时,还可以打造更多维化、更具互动性的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场景,进一步拉近受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当下,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让人看到中华文化的更多打开方式,也让人看到赓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全新路径。期待数字技术发挥更大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不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作者为青岛大学副教授)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