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2月06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便民生活圈 提升幸福感(暖闻热评)

卢 涛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6日   第 05 版)

  【关键词】公交便民驿栈

  【事件】在北京丰台区马官营、石景山区鲁谷等公交场站,“退役”大巴车改装而成的便民驿栈,为社区居民提供买菜、早餐、理发、洗衣、配钥匙等多样化服务,深受周边群众欢迎。今年3月以来,北京的公交便民驿栈已经开办20余处,服务50余万人次,弥补了社区服务供给短板,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提供了助力。

  【点评】

  乘车上班前,先到“公交早餐铺”买份早点;下班回家,顺路在“公交菜车”选购蔬菜水果;有小修小补需求,到公交便民驿栈里也能解决……利用公交场站边角空间开设的便民服务综合体,对准群众需求,“缺什么、补什么”,体现了便民、利民原则。这也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把服务做细做实,才能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便民服务点建在哪?城区空间有限,居民区建设成本高,改造难度大。创新空间利用形式,提升社区及周边的空间资源利用效率,便民服务就能更好融入生活圈。用好居民身边的空间,各地都有积极探索:在山西太原,一些旧报刊亭被改造为便民摊点,小修小补回到街头;在安徽滁州,通过整合共享等方式,社区公共服务用房面积得到有效保障。不论是释放各类经营用房资源,还是利用好旧厂房、仓库、违法建筑拆后空地等,将便民服务点尽量建在离社区居民更近的地方,才能为一刻钟即达即享创造条件。

  生活圈里该有什么?从发展“一店一早”,到补齐“一菜一修”,再到服务“一老一幼”,近年来,我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随着生活圈内业态逐步完善,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成为进一步建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题中应有之义。北京的公交便民驿栈开辟拥有大功率充电桩的“超充港湾”、开放错时共享停车服务;江苏苏州发展集商业、休闲、文化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中心”社区商业模式;浙江宁波把“百姓健身房”、咖啡小屋等引进社区……多地聚焦群众生活需要,创新便民生活圈业态,不断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根据居民需求,创新社区消费场景,把“一站式”服务送到家门口,生活圈才能变得更舒适,提升百姓幸福感。

  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点多面广、涉及主体多样,仅仅依靠政府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提出,“调动各方力量,探索形成长效机制”。一些地方引进专业机构,对社区商业进行系统规划,通过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和特色产品线,实现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管理,不仅让居民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还形成了可供借鉴的经验。众人拾柴火焰高,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进来,才能集聚更多资金、人才、技术助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为民服务没有终点。以创新为引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布局,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定能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复和扩大消费贡献更大力量。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