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2月05日 星期二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心怀梦想 向阳生长

徐德霞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5日   第 20 版)

  《万花筒》:陆梅著;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作家陆梅的新作《万花筒》由郊区女孩麦小节来上海度假写起,把笔触深深探入里弄市井,呈现几户人家踏踏实实、有滋有味的生活故事,构筑起上海里弄万花筒一样五彩斑斓的世界。虽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但人们依然心怀梦想,向阳生长,这是作品传递出来的精神主旨,也是其打动人心的原因所在。

  作者以细腻精准的文字见长,人物形象刻画自然、真实、丰满。这尤其表现在麦小节与白雪两个女孩的形象与友谊上。白雪是一个冰雪聪明的孩子,6岁时一场高烧后失聪,成了聋哑人。这种人物设定会不会落入俗套?一个健全孩子和一个聋哑孩子的交往会不会有障碍,进而导致作品涩滞不畅?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她们通过手势、眼神、笔谈等,自然而然地玩在了一起,作品对此处理得妥帖自然。这样的写法,恰恰透视出两个女孩的真与纯,唯有纯净的心灵才是透明的、不设防的,才容易心心相印、心意相通。

  在表现她们明澈本真的同时,作品也刻画了两个孩子不同的个性特征。麦小节朴实真诚、懂事明理、善解人意,初次到上海,在陌生环境里那种好奇又紧张、欣喜又惶恐的心态被准确传达出来。哑女白雪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作品着力表现这是一个被童话和关爱滋养的小女孩,她心怀梦想,是在不完美中创造完美的“万花筒”的写照。

  不仅仅是麦小节与白雪,作品中其他几位人物也很出彩。奶奶和麦小节家非亲非故,以自己的善良宽厚获得了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信任与爱。白雪父母作为普普通通的中年夫妇,过着两地分居的日子,生活有苦有乐,但他们始终不放弃,相信只要一步一步打拼下去,日子就会越变越好。特别是白雪爸爸,从在租用的外籍船上打工,到一步步成为中国远洋海轮的大副,作者写得真切朴实,有血有肉,尽可能展现这个闪光人物的思想境界。

  《万花筒》的一大特点是写出了上海弄堂独有的“味道”。作品反映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上海里弄普通人的生活,主要从三个层次入手。一是社会大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还有生活习俗、吃穿用度、人情往来等,用看似不经意的细节铺设社会背景。二是生活氛围,邻里之间的温情时刻、冲突摩擦以及化解隔阂的方式,一看就是上海式的,把上海普通市民的特点写足了。三是人物,小说中人物的人生经历、生活处境不同,但都有根有来路,脉络清晰。大社会、小弄堂和每个人,构成了富有生机的社会图景,共同映照着平实中的善良、踏实中的进取、安稳中的奋斗。作者以自然真实、丰富舒展的笔触,努力“复刻”当时上海一隅的社会生活,试图描摹出时代与社会的一个剪影。

  作品中有两个深具象征意义的意象,一是万花筒,一是望远镜。万花筒寓意现实,望远镜展望未来——人总应该往长远看,心中有光和希望,不断追寻人生梦想。作品在讲求叙述生动的同时,力图提升思想性。作者的人生感悟散落在情节、对话以及适时的议论中,使得作品思想内涵较为丰厚,生活与思想一起闪耀光芒。作品所展示的社会生活和它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当下构建和谐的社会生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与文明素养是有启示意义的。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