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杭州亚残运会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0月28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自立自强 奋力拼搏(西湖随笔)

郑 轶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8日   第 07 版)

  杭州亚残运会赛程接近尾声,每一名站上赛场的运动员,都在用勇气与坚持讲述自立自强的故事。

  在田径女子800米—T34决赛中,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刘盼盼在进行超越时轮椅侧翻,她爬起来重新坐上轮椅,奋力向前冲去,现场观众纷纷起立为她加油。这一刻奋起直追的身影,不为击败对手,只为战胜自己。

  在轮椅网球女子双打赛场,当泰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沙空·坎他实登场,周围的运动员和观众投来敬佩的目光。从2010年至今,她已连续参加4届亚残运会轮椅网球项目的角逐。“只要我还能拿起球拍,就会一直打下去!”这一股执着的劲头,照亮梦想,见证顽强的信念。

  在自行车混合团体C1—5级750米竞速赛中,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李樟煜夺冠后跑向看台,拉住7岁儿子李沐辰的手。“这是我爸爸的第二十七枚金牌!”李沐辰骄傲地向大家宣布。这一句温暖的话语,比金牌更加亮眼,比掌声更为动人。

  体育带给残疾人运动员的,不只是赛场上的荣誉,更为他们打开更多可能性。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杨贝贝是一名脑瘫患者,18岁时第一次接触硬地滚球,从此找到生活的新方向。当亚残运会金牌挂在胸前,她说自己还有很多梦想,“要一个一个去实现”。

  残疾人运动员对梦想的追逐,展示着强大的意志,也是一次次启蒙心灵的教育。杭州亚残运会期间,不少学校把课堂“搬”进了赛场。摔倒了,爬起来再跑;落后了,一个人也要冲刺;失利了,不忘与对手握手击掌……这些励志的场景,教给孩子们宝贵的人生一课。

  面对困难与挑战,依然保持内心的强大,一次次勇敢突破自我。杭州亚残运会带给人们的感悟,已然超越了赛场。这些“阳光、和谐、自强、共享”的故事,将激励更多人勇往直前。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