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杨浦创智农园——

“睦邻门”打通社区共治堵点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27日   第 17 版)

  废弃的马桶、浴缸、洗手盆里长满蕨类和花草,木瓜海棠、枸杞等30多种《诗经》里出现过的植物摇曳生姿,水稻、小麦、蓝莓、杨梅、枇杷四季丰饶……上海杨浦区创智天地旁,有个花木茂盛、鸟雀啁啾的“创智农园”。

  8年前,创智天地开发初步完成,这处占地3亩的“边角料”地带,因为堆放建筑垃圾和杂物,还不时被周围居民们投诉“脏乱差”。创智天地方面找到上海四叶草堂青少年自然体验服务中心负责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刘悦来副教授团队,希望能将这块“边角料”变身城市微花园。

  “大家一起种东西”,有着丰富社区花园改造经验的刘悦来不想把“创智农园”仅仅变成遛狗散步的绿地,而是要为居民搭建一个交往、自治的平台。

  四叶草堂在创智农园开辟社会认养区,划出40多块花圃,有孩子的家庭都能申请1平方米左右的自家小菜园,在小菜园里种植番茄、胡萝卜、辣椒、玉米、豆角、黄瓜、葡萄等作物。每年,四叶草堂还会提供12次课程,帮助居民了解种植相关知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创智农园还创造了一段“破墙开门”的佳话。

  创智农园所在创智坊小区,是高档商品房社区,居民以年轻白领为主。而一墙之外的国定一社区是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旧小区,老龄化严重,大量外来人口聚集,基础服务设施陈旧老化。两个小区虽近在咫尺,但因为一墙之隔,几乎从不往来。

  平时,国定一社区的居民外出购物或者乘坐地铁都要绕2公里以上的路。而创智坊的居民每天买菜的菜场、接送孩子的小学和医疗服务点等基础设施,也全都落在了国定一社区这边。“开一扇门”的想法开始在两边居民的心中萌生。

  最早的门画在墙上。2016年9月的一天,四叶草堂带领居民在墙这边的创智农园劳作,一群小朋友在农园一侧的墙壁上画了一扇彩色的门,期待这扇门有朝一日能够打开。

  在居委会的牵头下,两个社区的居民坐在一起,多次协商后同意把墙打通,造一个真门。五角场街道还争取资金进行国定一旧小区整体美丽家园改造,完成楼体粉刷、路面重铺、墙壁透绿、生命通道拓宽、停车位增设等,还添置了睦邻广场、睦邻亭等便利的公共设施。“睦邻门”促进了社群的融合,打通了同一片街区资源共享的堵点、痛点。

  创智农园作为全球7个案例之一,入选联合国人居署主编的2017年《上海手册》。

  如今,四叶草堂在上海除直接运营创智农园和火车菜园外,还承接政府的服务采购,与社区居民们共同设计营建了超过111个社区花园,培训了200多名街道和社区干部,协助他们共建共治了600多个迷你花园。团队制定了“花开上海”计划,希望到2040年,有2040个社区花园,覆盖上海70%的社区。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