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广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0月19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 陕西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9日   第 12 版)

  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陕西省始终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抢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助推西部地区走向开放前沿的历史机遇,围绕“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目标,立足交通区位、产业、科教、历史文化等优势,把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国际产能合作、科技教育、国际文化旅游、丝绸之路金融五大中心作为落实“五通”总体要求的陕西实践,坚持对表对标、服务大局,坚持全面部署、统筹推进,坚持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助力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坚持全面部署推动。成立了由陕西省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全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统筹协调。成立了由省级领导牵头抓总的陕西省“一带一路”建设安全保障协调小组、中欧班列(西安)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构建了省市协同、部门联动、企业为主体的工作推进机制。

  坚持科学统筹谋划。严格对表对标国家总体部署,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先后印发实施《陕西省推进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施方案(2015—2020年)》《陕西省“十四五”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规划》,提出构建“一核两翼四通道五中心多平台”开放布局,并按年度分解重点任务,分工协作,合力推进落实。

  坚持通道平台环境一起建。加快构建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上海合作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简称“上合组织农业基地”)建成投用,丝绸之路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等展会、论坛影响力不断扩大,“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帮助企业高效畅通地对接国际规则。目前,全省共有5个国家级经开区、7个国家级高新区、47个省级开发区(经开区和高新区)、7个综合保税区,各类开放平台叠加聚集效应不断释放。

  坚持外企外资外贸一起抓。针对利用外资、招商引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外商投资公共服务平台和省市县三级联动服务机制,成立稳外贸稳外资工作专班,开辟绿色通道,全力帮助企业解决堵点、难点问题。加快外向型产业集聚发展,完善海外仓和陕西商品展示中心布局,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建设,牢牢稳住外贸基本盘,十年来,陕西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翻了两番,年均增长18.4%,2022年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1128.93亿元,同比增长41%。

  坚持对表对标,积极承接重大任务,服务国家开放大局有力有效。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的省州建立友好省州关系,中国—中亚峰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办,主办中国—中亚民间友好论坛等重大活动。持续放大中国—中亚峰会效应,17项涉陕成果有序推进。以高水平通道为“先手棋”,高标准推进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加快形成,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战略交汇。以高能级平台为“助推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在经贸、人文等方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一系列创新实践,上合组织农业基地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现代农业合作,“三中心一基地”落户“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

  立足区位优势,构筑国际贸易大通道,交通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实现突破。中欧班列(西安)成为全国中欧班列的排头兵,开辟跨里海、黑海贸易通道,开行全国首趟境内外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实施达效,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3束6线的场站,国际线路达17条,“+西欧”集结线路达21条。实现中亚“五国六城”通航全覆盖,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386条客货运航线,其中国际客运航线83条,全货运航线45条,开通4条第五航权航线,加速构建“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航线网络格局。

  发挥科教优势,强化智力人才支撑,科技教育中心建设拓点扩面。依托省内各类科技创新主体,深度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有效对接和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着力推进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科技园区合作、技术转移四项行动,与43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全方位合作关系,建立了23个国家级、124个省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基地,已建和在建国际合作园区15个,共承担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0余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50余个,近三年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合同成交79项,金额17.38亿元。十年来,持续推进高校特色联盟发展,先后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国际合作联盟等,对推进丝绸之路教育共同体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力支持中外合作办学,全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项目46个;推进非通用语种专业和复语教育,推广校企联合、订单式、学术导向的来华留学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培养语言通、专业精的本土化、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发挥人文优势,注重讲好陕西故事,国际文化旅游中心全面彰显。推动文化“走出去”,成功举办8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3届世界文化旅游大会、8届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活动。强化“部省合作”模式,积极推进与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交流合作,“国风·秦韵”陕西传统文化周等一批文化交流项目在海外引起强烈反响,“从长安到罗马文化交流演展工程”等一批文艺作品广受好评。推进国际旅游枢纽建设,先后与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机构建立合作。成立陕西省丝绸之路考古中心,加快建设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与30多个海外知名高校和文博科研机构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西北大学考古队赴中亚国家开展境外考古发掘研究,共同推动“一带一路”文明交流互鉴。

  依托产业优势,积极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国际产能合作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创新拓展“两国双园”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扎实推进中俄、中欧等境内国际合作园区以及隆基股份马来西亚光伏产业合作区等境外园区建设。持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务实合作,陕鼓、法士特、陕汽、爱菊等省内龙头企业加快布局海外市场,陕鼓系统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隆基股份在全球布局32个生产基地、设立150多个分支机构,陕汽重卡远销110多个国家和地区,陕建集团累计获得8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境外工程),合同签约额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外资吸引力不断增强,世界500强企业在陕西投资设立144家外资企业。全省对外贸易投资规模稳步扩大,截至2022年底,全省306家境外企业累计实现对外投资68.8亿美元,其中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18.2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26.5%。

  发挥创新优势,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加快发展。创新推出“中欧班列贷”、自贸港商票“运单融资”等产品,创新设立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白名单”,积极开展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和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试点,稳妥推进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试点,“通丝路”——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业务服务平台入选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并成功接入CIPS(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标准收发器。着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主体,全国12家股份制银行全部完成在陕西布局,先后推动国家开发银行西安数据中心及开发测试基地等金融央企功能性总部落户陕西。截至2022年底,陕西与96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实现人民币跨境收付1813.17亿元。十年来,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跨境收支规模从2013年的115亿美元增加至2022年的219亿美元,年均增长7.42%。

  数据来源:陕西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