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国际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和音)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6日   第 15 版)

  中国将以此次当选人权理事会成员为契机,继续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同各国广泛开展人权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日前,第七十八届联合国大会投票选举2024年度至2026年度人权理事会成员,中国成功连任。这是中国第六次担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是当选次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充分说明国际社会对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成就和积极参与国际人权交流与合作的肯定,以及对中国在国际人权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度认可。

  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以负责任态度参与联合国人权事务,积极融入全球人权治理体系,努力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和《世界人权宣言》精神,认真履行国际人权义务,先后批准或加入了包括6项联合国核心人权条约在内的29项国际人权文书,通过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三轮国别人权审议,被称为“履约典范”,同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及其办事处、人权理事会特别机制等积极拓展合作,展现出负责任大国形象。

  中国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坚持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走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从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到完善对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的平等保障和特殊保护;从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到让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成色更足……中国的人权实践把增进人民福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人权。有欧洲媒体人士指出,每一个国家都可以走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道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让人民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中国在这方面作出了非常好的示范”。

  中国始终重视参与全球人权治理体系变革,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话语权,推动全球人权治理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发展。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人权专门机制的改革工作,在设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磋商和最后表决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提出的一系列主张得到绝大多数国家认同;支持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设立发展权、粮食权、单边强制措施问题等专题性特别机制;倡导召开关于粮食安全、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别会议,积极推动完善国际人权机制;推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在人权领域促进合作共赢”“消除不平等背景下促进和保护经社文权利”等决议。肯尼亚国际问题学者卡文斯·阿德希尔表示,中国在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正当权利方面始终走在前列。

  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包括人权治理在内的全球治理提供了新思路。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10余次纳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成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外国学者评价该理念“为困境中的全球人权治理带来了希望”。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以发展促进人权、以安全守护人权、以合作推进人权,实现“人人得享人权”的世界愿景贡献了智慧与方案。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实现人民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奋斗目标。中国将以此次当选人权理事会成员为契机,继续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同各国广泛开展人权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国际人权事业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