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视觉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0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让更多乡亲挑上“金扁担”(新时代画卷·乡村行 看振兴)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16日   第 13 版)

  湖南郴州市桂阳县塘市镇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农技员操控植保无人机为杂交水稻制种授粉。相比传统的人工用竹竿、绳子等“赶花”授粉的方式,无人机制种授粉效率更高、成本更低、质量更好。
  周秀鱼春摄(影像中国)

  白露时节,安徽安庆市岳西县西营村,水稻田金黄一片,丰收在望。近年来,当地持续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水稻生产节本增效。
  吴均奇摄(影像中国)

  贵州榕江县车江坝区智慧育苗中心,农民使用水肥一体自动喷淋机对种苗进行喷淋。
  新华社记者 刘 续摄

  内蒙古呼伦贝尔农垦大兴安岭诺敏河农牧场,联合收割机在田间收获大豆。
  韩颖群摄(人民视觉)

  由盐碱地改良而成的河北唐山市乐亭县数字循环农业智慧园区,工作人员在调整水稻田监控设施。
  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山西运城市新绛县国家数字设施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工人在数字育苗车间育种。
  高新生摄(影像中国)

  广东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石湖村,九〇后姑娘沈笑芬驾驶农机在田间作业。返乡三年来,她带领的农机团队实现水稻生产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服务,带动周边村庄村民增收。
  新华社记者 邓 华摄

  新疆天山面粉小麦食品加工产业园区,智能机器人对成品面粉进行码垛。
  陶维明摄(影像中国)

  大黄鱼深海养殖平台“宁德1号”驶向福建宁德市霞浦县北礵岛海域养殖区。该平台装配自动投喂、气温海水监测、信息化自动控制等先进系统,推动宁德大黄鱼养殖产业发展。
  王志凌摄(新华社发)

  江西九江市湖口县城山镇陈仓村,种粮大户在收割再生稻。当地坚持“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通过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科技化示范、市场化合作,持续推动粮油高产高效。
  张 玉摄(影像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推进农业产业化,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连绵农田,农机驰骋,粮食归仓,秋收正忙。蔬菜大棚里,水肥科学搭配,机器智能采摘,设施农业蓬勃发展。从粮食生产到畜牧养殖,从农产品精深加工到乡村旅游,更多乡亲挑上“金扁担”,现代农业稳步发展。

  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乡村产业持续壮大。推广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多种粮种好粮。一大批土特产茁壮成长,“菜篮子”“果盘子”更丰富。研发、种植、加工、营销等全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业多种功能得到拓展,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上半年,全国建设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

  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科技装备支撑不断增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相连,建好护好“饭碗田”。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实施,统筹推进多层次育种创新联合攻关。农机装备持续改善,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

  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在良种繁育推广、绿色统防统治、标准化生产等领域积极探索,带动农民、连接市场、引领发展。目前,全国近400万个家庭农场、220多万家农民合作社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超过107万个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成为贴心“田保姆”,服务带动小农户9100多万户。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亿万农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农业现代化阔步向前,广袤田野希望无限。

  (本报记者  王  浩)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