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杭州亚运会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10月01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跳水运动员全红婵、陈芋汐——

专注比赛 精益求精

本报记者 孙龙飞 郑 轶 《 人民日报 》( 2023年10月01日   第 06 版)

  9月30日,杭州亚运会跳水项目在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开赛。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全红婵/陈芋汐夺得女子双人十米台金牌。
  本报记者 蒋雨师摄

  9月30日,杭州亚运会跳水项目开赛。在女子双人十米台决赛中,中国体育代表团选手全红婵/陈芋汐5轮动作均发挥出色,最终以总成绩375.30分夺得金牌。望着人头攒动的观众席,陈芋汐感叹:“没想到这么多人来看我们比赛!”

  两年前的东京奥运会,全红婵和陈芋汐首次亮相奥运赛场就分别夺得女子单人十米台的冠、亚军。东京奥运会后,两个人开始搭档,同时出战单人项目和双人项目,成为中国跳水队女子十米台的“双保险”。

  大赛经验更丰富的陈芋汐经常给身边的搭档以鼓励和信心,年龄小一点的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后努力克服困难,继续提高技术稳定性。同样身体条件出众、同样技术精湛,她们自搭档以来屡获佳绩。

  第一次参加亚运会,这对年轻组合表现沉着冷静,起跳、翻腾、入水,每一跳都尽力跳出最好水平,375.30分的总成绩也超过了她们在福冈游泳世锦赛上的夺冠成绩。不过在赛后,她们还在找不足:“同步效果和技术细节上,都还可以再完美一点。”

  追求完美、超越自我,源自中国跳水队多年延续的高标准、严要求。女子跳台项目的不确定性大,队内竞争相当激烈。入选大赛参赛阵容,需要经过一轮轮严格选拔。平时训练之余,全红婵和陈芋汐经常在一起讨论技术细节,努力让自己进步得再快一点。

  “跳水是一个打分项目,我们要力争做到最好,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都要精益求精。”这是两个人经常彼此鼓励的话。为中国跳水队拿到本届亚运会第一枚金牌后,两名小将又要投入女子十米台单人项目的比拼中。“我们继续加油吧!”陈芋汐对全红婵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