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版:特别报道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9月22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陕西榆林市绥德县郝家桥村——

党支部带头 楷模村蝶变

本报记者 张丹华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22日   第 17 版)

  绿蔓繁茂处,又闻果蔬香。丰收的季节,陕西榆林市绥德县郝家桥村引来一拨拨游客。

  “路口拐角太窄,游客的车不好掉头。”晴空当头,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喜正与村党支部委员郝志停商量拓宽村道。

  64岁的刘振喜,38岁就被选为村委会主任,在村里干了26年。56岁的郝志停,原本在外地生意做得红火,几年前返回家乡。“老把式”与“新思路”碰撞出火花——2021年,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农村楷模”郝家桥再获一份“楷模”称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如何当好楷模?郝家桥村摸索出经验:建好党支部、选好带头人,把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觉悟提高起来、认识升华起来,共同把事业做好。

  2018年,郝家桥村启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计划将6400余亩土地流转,成立郝家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股份制咋干?山沟沟咋种?收益咋保证?”有老乡不理解。

  刘振喜经验丰富,知道讲政策、搞创新得下“慢功夫”。郝志停思路灵活,提出办法“让大伙儿眼见为实”。两人拉着乡亲到邻近做得好的村参观,看着人家产业做大、听说分红不少。转一转,疑惑打消大半,80%的村民当天就投下“赞成票”。

  村党支部随即谋划产业:引进陕西果业集团,建成山地苹果生态果园2000亩、日光温室大棚20座、拱棚40座,由村民自主承包;500千瓦的光伏产业、高标准养殖场等,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林果粮上山、设施农业到滩、规模养殖进沟”,郝家桥村正在告别“人种天养”的传统农业模式。

  而今,村党支部迎来了80后,村子里又有新变化。26孔闲置窑洞改造为民宿、打造陕北文化主题商业街区、建成村庄电影院……“年轻人更懂新农村,我们的日子还能更好!”刘振喜竖起大拇指。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