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科技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9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宽早优”植棉技术助力新疆棉产业升级(创新故事)

本报记者 蒋建科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8日   第 19 版)

  今年8月,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牵头的“宽早优”植棉技术,通过了中国农学会组织的专家成果评价。

  新疆是我国棉花最重要的产区,植棉面积占全国80%以上。在新疆,种植棉花多采用“矮密早”植棉模式,即以矮化植株高度、增加种植密度、促进早熟为特征的综合植棉技术。“‘矮密早’模式适宜新疆水资源紧张、蒸发量大的特点,在手摘棉花时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员张西岭说。

  随着棉花新品种增产潜力的加大、棉花规模化生产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机采棉迅速发展,“矮密早”模式的不足日渐显现。“‘矮密早’模式下,由于棉花密度过大、行距过窄,高产、超高产棉田中下部田间透光性差,不能很好地发挥高产棉田的潜力,逐渐不适应机采棉方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高级农艺师王光强说。

  张西岭团队联合王光强技术团队,历经10多年潜心攻关,提出了植棉“宽早优”模式,取得了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其中,“宽”是行距拓宽;“早”是棉花早发早熟;“优”是原棉品质优良。

  对新疆“宽早优”绿色优质高效机采棉技术集成示范田成果进行评价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玉贤等专家认为:“宽早优”植棉技术具有“四大优势”,即增温增光、减药减肥减人工、增产增效和绿色提质。同时,带来“四大转变”,即风险棉区可变为稳产棉区;一般棉花品质可变为优质品质;中产棉田可变为高产棉田;订单生产由不可能变为可能。

  专家认为:“宽早优”植棉技术通过扩行距、降密度、增株高,实现冠层结构分布合理、结铃分布均匀,结铃空间提高30%以上,成铃率和铃重提高10%以上,单产提高10%以上,该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目前,“宽早优”植棉技术研究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6项。迄今南北疆累计示范推广超过4000万亩,新增植棉效益超过220亿元。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