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科技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9月1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载人航天成果服务千行百业(创新谈)

刘诗瑶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8日   第 19 版)

  作为高精尖领域,载人航天的发展及其应用,产生着巨大的综合效益

  

  中国空间站已安排在轨实施了110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工程4000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航天育种年增产粮食约26亿公斤……前不久,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与发展情况介绍会召开,集中介绍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特别是空间站建造期间取得的应用成果,回应社会公众对中国空间站的关切。

  建造为应用、应用为根本,是打造中国人太空之家的初心使命。一组组令人振奋的数字,一项项落地见效的成果,是国家太空实验室空间应用有序展开、应用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的有力体现。

  作为高精尖领域,载人航天的发展及其应用,产生着巨大的综合效益。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方面,载人航天是世界各国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在太空开展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与应用,对科技进步起到重要牵引作用。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等航天重器的研发和空间站建造过程中,应用了大量高精尖的新技术和新材料,直接带动了微电子、机械制造、通信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工艺提升和产业升级。依托国家太空实验室,利用先进科学探测设施,聚焦宇宙起源、生命科学、微重力物理等重大科学前沿领域,一旦产出颠覆性成果,有望成为科技变革的动力源泉。

  载人航天衍生出的新技术应用,也逐步进入千家万户,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最新成果为例,围绕航天员在轨生活研发的骨丢失对抗仪等可应用于防止退行性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等;空间新技术领域液态金属的相关实验突破,有望帮助笔记本电脑实现更好散热;目前,我国利用飞行任务开展的航天育种搭载实验已达3000余项,太空辣椒、太空南瓜等航天育种蔬菜已摆上人们的餐桌。载人航天技术成果应用可谓日益深入。

  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不断进步,同时也激发起全社会对航天事业和科技创新的支持和热爱,助力促进公民科学素质的持续提升。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倾情航天、理解航天、支持航天,带有“太空”“航天”标识的产品往往成为优秀品质的代名词,青少年争相前往各类航天科普场所参观,航天精神的不断传承和大力弘扬推动全社会创新蔚然成风。

  建设航天强国,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内容。中国空间站已于2022年底全面建成,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未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远、更大,将会有更多的航天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国计民生。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