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和田地区策勒县,新疆津新志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了一片2000多亩的葵花籽产业园,当地农户阿卜杜杰力力·阿卜杜热合曼和妻子被聘来做管理维护工作,两个人月收入加起来有7000多元。农忙的时候,产业园还会招聘100多名当地农民前来务工。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为推动各族群众就近就地就业,援疆省市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引进1.5万余家企业进疆落户,带动当地200多万人就业。
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就业质量
近段时间,阿克苏地区柯坪县举办了一期短视频运营和直播电商培训班,67名当地学员接受了培训,深入了解生产企业和直播电商结合的方式方法。
通过直播培训等方式,浙江援疆正努力变“输血”为“造血”。截至6月底,阿克苏市网商总数达9053家,电商带动3万人就业,阿克苏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了41亿元。
山东援疆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方面发力,选派57名“双师型”职教教师支援喀什9所职业和技工学校。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以来,已累计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69班次,培训受援地群众9万余人次。在鲁喀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已有27家企业入驻,组建创业团队19个,带动2500余人就业创业。
天津援疆依托和田职业技术学院,与7所高校共建医专、轻工等7个专业群,累计培养各类技能人才3000余名。天津北辰职专与和田地区教育学院开展12年联合办学,目前已为和田地区培养涵盖教育、汽车维修、幼儿保育等专业领域的1512名高素质人才,就业率达100%。
“3年来,我们在校的全日制学生增长了10倍,专业围绕产业转,就业率达92%。对3.64万人次开展短期就业培训,就业率超过96%。”英吉沙县技工学校副校长毕新英说,技能培训提高了新疆各族群众就业的数量和质量。
完善服务体系
就地就近就业
工作3年多,古丽凯拜尔·纳麦提如今已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技术人才。9月14日,在位于喀什地区疏勒县塔孜洪乡的喀什鲁疆情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她正指导10多名工人培养食用菌菌种。
“我们有102名工人,98人都是在当地招聘的少数民族村民,现在大家的技术都很好。”说起自己的员工,公司总经理韩文良赞不绝口。
近年来,通过制定援疆项目吸纳当地群众就业措施办法,山东援疆鼓励当地工厂、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吸收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鼓励新疆籍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第八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以来,山东省支持喀什形成“县城企业总部—乡镇小微产业园—村卫星工厂—家庭扶贫车间”四级联动产业促进就业服务体系,共引入26家企业设立县城总部、入驻乡镇小微产业园,支持170余家企业运营425个农村工厂和千余个家庭工坊,带动2.6万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在和田地区于田县工业园区,900多名当地农民经过培训后,成为熟练的工人。一片片布料在他们的加工下,变成了时尚的运动服饰。“我们这是一期项目,去年年初投产,技术好的工人1个月能挣6200多元。”鸿星尔克于田县生产基地负责人孙锐说,“整个项目分为3期,建成后将有120条生产线,可创造4000多个就业岗位。”
“工作机会多了,能在家门口上班当然好。”买托合提·买合买提原本在外地做管理工作,天津招商引资的新疆国润股份有限公司在和田地区策勒县设厂后,他也回到了故乡。厂里的管理人员都是本地人,月收入多的有1.7万多元,少的也有七八千元。
此外,援疆省市还多措并举帮助新疆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湖北探索“两地政府对接输出输入新疆劳动力”模式,完善多部门协调机制,帮助4100余人到65家民族团结示范企业就业。安徽帮助转移5000余人赴皖就业,其中295名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还在安徽落户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