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9月14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上海联影医疗科研团队12年来自主研发系列高端医疗影像设备——

“从零起步,蹚出一条路来”

本报记者 谢卫群 方 敏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4日   第 06 版)

  研发人员在进行医疗设备关键部件的装配工作。
  方 敏 戴 亦摄影报道

  研发人员在做医疗设备出厂前的调试。
  方 敏 戴 亦摄影报道

  核心阅读

  12年来,联影医疗通过持续攻关、不懈努力,自主研发出一系列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助力加快现代医疗设备国产化步伐,让民族品牌大放光彩。当下,联影医疗正在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蓬勃发展的产业大潮中,继续勇闯新路。

 

  长期以来,由于制造医疗影像设备的技术门槛非常高,国内大多数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长期依赖进口。2011年,一家名为联影医疗的中国企业,成为行业探索者。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在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超导MR系统、超高分辨率PET—CT系统、数字化DR机等大型医疗设备面前,公司负责人向总书记介绍这些产品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们为国争了光,要求有关方面做好政策引导、组织协调、行业管理等工作,加快现代医疗设备国产化步伐,使我们自己的先进产品能推得开、用得上、有效益,让我们的民族品牌大放光彩。

  近年来,联影医疗自主研发了一系列高端医疗影像设备,并且输出至美国、日本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困难也要上,别人花1小时,我们花10小时”

  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本身就是磁共振领域的专家。1998年,他创办磁共振公司迈迪特,并率团队研发制造出1.5T超导磁共振系统。

  “部分零部件,外方要价越来越高。可如果不买,我们就要停产。”薛敏发现,当时国内高端医疗装备市场中,80%的CT(计算机层析成像)、90%的MR(磁共振)、100%的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产品均为外资品牌。而且,核心部件都掌握在外方手里。

  “从零起步,蹚出一条路来!”薛敏想。2011年3月,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开始布局CT、MR等七大高端医疗设备产品线,薛敏时任首席顾问。

  许多人给薛敏建议:“企业初创,最好先从中低端设备做起,可先专攻一条线。”但薛敏说:“必须全线覆盖、自主研发;必须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水准。不全线发力,不足以撼动行业固有的格局;没有自主研发,不足以打造差异化品牌。”

  当年研发CT引导的直线加速器时,曾有同行劝现任联影医疗放疗事业部研发总监的王理:“不要碰,那是个无底洞,我们花了10年也没取得大的成果。”

  王理说:“我们偏不信邪,有困难也要上,别人花1小时,我们花10小时。”他和同事们一起,一页页查文献、一次次寻找技术突破点。

  2014年12月31日,虽然是跨年夜,但所有人都在做实验。正忙时,突然停电了。“所有人都没走,大家都沉浸在工作中。”王理说,后来有人买来蜡烛,大家伴着烛光,忙到凌晨。

  2017年7月9日,由联影医疗研发的CT引导的直线加速器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临床试验成功。

  未知的航程,总与旋涡、激流相伴。2012年,现任联影医疗功率部件事业部研发副总裁的曹彬着手研发梯度功率放大器。这是磁共振系统中研发难度最高的关键部件之一。梯度功率放大器是一个高电压、大电流部件,如果实验出问题,随时可能引发触电、平台失控或爆炸起火。

  研发中,曹彬需要验证所有参数,但要把平台功率推到满功率输出,就有可能发生危险。穿着专业的防护装备,曹彬毅然按下了满功率输出的按钮……

  一轮轮改版、评审、测试……曹彬和研发人员住在公司旁边的宿舍里,每天忙到凌晨。回到宿舍,倒头便睡。第二天早上,又准时回到实验室。

  辛苦没有白费。2017年8月,联影医疗磁共振实验室内,我国自主研发且实现产品化的大功率梯度放大器诞生。4年后,联影医疗又研发出3.5兆瓦的梯度功率放大器,其核心功率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目前,联影医疗已构建了包括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内的完整产品线布局。同时,实现核心部件自研比例业界领先,推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90余款产品,部分产品和技术实现世界范围内领先。

  “前瞻创新,是安身立命之本”

  作为行业后来者,联影为何能实现“创新引领”?

  “对于联影来说,前瞻创新,是安身立命之本。”薛敏解释,“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开发当前市场主流产品;‘另一条腿’是针对行业未来5—8年的技术做前瞻研究和布局。”

  拿起一个巴掌大小的探测器模块,联影医疗分子影像事业部副总裁安少辉感慨:“10年前,我根本不敢想它可以做到这么小,根本不敢想分子影像设备时间分辨率能提升到200皮秒以内。”时间分辨率按皮秒计算。1皮秒,为1万亿分之一秒。2016年,同类产品还处于300—400皮秒量级。

  “理论上看,PET—CT的飞行时间精度还能优化,我们可以试一试。”薛敏认为。

  小于200皮秒,是产品性能跨越的关键指标。每提升1皮秒,研发难度就会几何级增加。放眼全球,当时还没有企业能做到200皮秒以内。

  研发中,从芯片的晶体到加工尺寸,再到设计结构,安少辉等一批联影医疗与联影微电子的科研人员不断尝试,不断攻关。

  分子影像团队等其他部门的人也赶来助力。董筠,联影医疗分子影像事业部资深专家工程师,他与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算法,可以高效算准海量数据。

  2023年2月,联影医疗发布新一代PET—CT,首次将分子影像设备时间分辨率提升到200皮秒以内。

  锚定前瞻创新,不断超越、领跑,这样的故事在联影接连发生。如今,联影医疗世界首款Total—body PET—CT uEXPLORER、业界首款“时空一体”超清TOF PET/MR uPMR 790、超高端CT天河640、智能数字PET—CT等一批高端设备,已经进驻全球顶尖临床与科研机构。

  “只有领跑,别人才能看到你。”联影的科研团队感慨。当前,联影集团已有超过1万名员工,研发人员占比超过46%。

  “有此成绩,得益于产学研医密切合作”

  联影医疗总部坐落在上海嘉定工业区的产业创新园内。“上海营商环境好,创新资源丰富,研发人员可以‘埋头研发无忧愁’。”联影医疗董事长张强说,“联影医疗有此成绩,得益于产学研医密切合作。”

  “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设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就是其中典型代表。这一项目由联影医疗牵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完成。

  2021年11月,该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主任曾蒙苏说:“我们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与企业无缝对接,一起不断调整设备,优化设备整体性能,唯有协同创新才能实现超越。”

  “忘不了的,还有一大批医院和专家不计回报,给予我们全力的帮助。”联影放疗事业部应用物理部高级经理周婧劼说。

  为了研发出一站式放疗设备,大幅提升放疗效率、缩短患者等待时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带头人章真与联影科研人员携手,加班加点讨论、验证与临床测试,最终共同完成了这项技术创新与临床落地。“科研我们在行,但临床还得靠章真主任及团队大力推进。”周婧劼说。

  “得益于国家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我们的设备生产无忧;得益于医院助力,我们的研发不缺平台;得益于学校培育人才,我们的科研力量源源不断……10多年来,各行业给予我们帮助的案例讲不完。”联影医疗放疗事业部副总裁章卫说。

  如今,联影医疗装机覆盖31个省份,高端医疗影像设备用上国货,价格不再像以往那样高昂,医疗费用也下降了。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当下,联影正在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蓬勃发展的产业大潮中,继续勇闯新路!”薛敏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