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近年来,江苏南京对公交专用道的建设与管理,做出多次优化和完善。在早晚高峰时段,允许校车、大巴、单位班车等大运力载客车辆使用公交专用道;在非早晚高峰时段,向私家车等社会车辆开放使用。同时,精准划定公交专用道范围,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方式,在保障公交优先的前提下,提升道路资源的通行效率。
风和日丽的周末下午,江苏南京市民朱小飞开着私家车带全家到户外活动。他家住在老城区,出行的路上车流量并不算少,但由于公交专用道此时对包括私家车在内的社会车辆开放,对朱小飞来说又多了一个选择。他像前后不少车主一样,放心大胆地将车开上公交专用道,更加便捷、快速地到达目的地。
早上7点半,南京海望通校车服务有限公司驾驶员尤志林,驾驶着一辆校车,沿着早晚高峰期对校车、大巴、班车等车辆开放的公交专用道,穿行在街区送孩子们上学,一点也不误时。
同一时段,南京35路车驾驶员莫玲停靠在“河道路”公交站台时,82岁的杜宁再次准时上车,乘车4站到玄武湖公园锻炼身体。适逢早高峰,公交车行驶线路也在老城区的繁忙地段,但杜大爷这趟车单程不超过10分钟——因为有公交专用道“保驾护航”。
6月1日起,由公安部统一部署的优化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便利措施正式实施。在江苏南京,公交专用道的建设与管理,也做出了相应的优化和完善。
精细划定专用道,提高交叉路口通行效率
今年6月1日,公安部正式实施优化城市公交专用道管理等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便利新措施,包括根据公交车班次科学设定专用时段,其他时段允许社会车辆通行;在保障公交车运行速度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单位班车、专用校车等大运力载客车辆使用公交专用道等。
“公交专用道的沿革,是因时因地制宜的。从专车专用到优化共享的精细化、再提升,探索问题解决方案不搞‘一刀切’,考验的是公共交通管理的绣花功。”南京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管理大队大队长毛悍琪介绍,南京目前机动车保有量达332万辆,新措施在城市道路资源日益紧张的背景下,既保障公交运行效率,引导大众优先选择公交出行,也针对少数专用道利用率不足的问题,在平峰时段向社会车辆倾斜路权,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行能力。
新措施中的多数内容南京已先行“接轨”,目前有哪些新变化呢?
作为一名“老师傅”,莫玲将自己的新发现告诉了记者——6月以来,南京部分交叉路口的公交专用道标志“不再划到顶头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毛悍琪随手用纸和笔画出示意图向记者解释:公交专用道是两条黄色的实线里面“框定”的部分,以前都是划到等待红灯的停止线,也就是“渠化区”顶端。6月新政出台后,南京交管部门根据大数据监测情况,对交通流量大的部分灯控路口渠化段内设有公交专用道的,专用道标线不划设到头,专用道统一规划到距离停止线30到50米处就结束了,在早晚高峰时间就可以让出这段距离,用来扩大社会车辆的红灯等候区,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别看这小小的改变,可以进一步提升15%到20%的通行效率。”毛悍琪告诉记者,这是落实新举措精神、挖掘存量资源的一次创新。
另一项变化从今年9月1日开始。
开学日早晨,南京市民张女士来到“北京东路·兰园”公交车站乘车上班。她惊讶地发现,公交站牌上新增了一条B13线路,可以直接坐到“珠江路·小营”站,站旁就是玄武外国语学校。“这样真便利,以后我就不用在7点20分骑电动车送孩子,再折回来停车、赶公交了。”
原来,暑假期间,南京公安交管部门联合市公交集团,对主城区多所学校家长投放了5.2万份调查问卷,进而对相关接送学路线进行了调研分析。围绕学校及周边小区接送学需求,抽调专人专车,将现有的公交专用道“串联”起来,首批推出5条“求知线”(B11—B15)接送学定制公交专线,在接送学高峰期集中运行,覆盖主城区的多条接送学线路,从9月1日起正式运行。
不断调整,让公交专用道使用规则更加科学
自1997年设置首条专用道以来,南京的公交专用道不断根据城市的交通发展而调整。
道路两边种植着挺拔的百年梧桐树,沿途有多所学校及医院,从南往北串起了夫子庙、太平南路商业街等景点——这就是位于老城区,2公里长、约12米宽的太平南路。
1997年,家住太平南路附近的朱小飞进入南京公交集团第一客运分公司工作,每天乘坐1路车上下班,3年后成为1路车驾驶员。“设置公交专用道很有必要。”在朱小飞的印象中,太平南路的道路两边都种着梧桐树,限制了路面拓宽,特别是逢年过节,到夫子庙逛灯会的人很多,人流量和车流量均很大,之前非常拥堵。
毛悍琪告诉记者,1997年,南京进入“汽车时代”,机动车保有量首次突破21万辆。加上当时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为提倡和便利公交出行,南京在人车矛盾最突出的太平南路试点,将双向车道改为由南往北单向行驶,并“挤”出一条反向的公交专用道。截至目前,南京已在112条道路设置了公交专用车道,道路里程290.6公里,车道总里程534.5公里。
“拥堵现象立马就改善很多。”朱小飞说,1路车沿线的中山路、中央北路等80%的线路都设置了公交专用道,保障了公交出行畅通。然而渐渐地,他又发现了新问题:部分时间段道路资源闲置。当他在休息日作为一名小汽车驾驶员上路行驶,有时看到公交专用道空着而其他车道却排队很长时,心里“其实很想开上去,又怕被罚款”。
经过对公交车驾驶员及市民代表的座谈调查,2008年,南京市交管部门开始推行在6:30到9:30、16:00到19:30之外,“开放”公交专用道,其他社会车辆均可通行。尤志林也在这时成了受益者。
2014年南京举办青奥会,是一次通过赛事检验公共交通的契机。“既要保障赛事顺利举办,又要将对市民出行的影响降到最低,我们把城市公交专用道与13条青奥专用道共享——也就是将赛事车辆也看作公交车进行管理。”毛悍琪介绍,青奥会后,南京又明确了将校车、19座以上客车、救护车等特种车辆纳入“大公共交通车辆”范围,早晚高峰也可使用公交专用道路。这是尤志林亲历的第二次“开放”。
在使用时间上,2018年又进行了一次微调。南京交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当年南京已建有多条地铁线,乘坐地铁出行的人数比例开始超过公交,占50%以上。与此同时,机动车保有量当年已达到270余万辆,经过新一轮调查与论证,南京将公交专用道的使用时间压缩为4小时——7:00到9:00,17:00到19:00。
朱小飞和莫玲都表示能接受,“毕竟早晚高峰最堵车,公交专用道护航了我们最需要的时段,也进行了最大化利用。”
完善配套措施,坚持公交优先理念
杜宁是一个坚定的公交车乘坐者。细心的杜大爷发现,自己乘坐的这趟车,不仅早高峰不太堵车,而且还“不太遇到红灯”,比较省心。
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因为‘绿波带’的作用,穿越老城区的35路车沿途匹配了符合公交车特点的信号配时。”南京市交管局信号配时中心负责人苏子毅介绍,35路公交车行驶的线路上,共有15条公交线路通过,早晚高峰期乘客较多、车流量大,容易造成交通拥堵。信号配时中心通过跟车测试,设置了“潮汐式绿波带”——将早高峰设置为北向南从玉桥往鼓楼广场的市中心方向“绿波带”,而晚高峰设置为南向北出城方向,尽量减少大流量下的车辆停车次数,提高拥堵片区的通行能力。换句话说,当莫玲在早高峰时间第一个路口遇到绿灯时,下个路口、再下个路口遇到绿灯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目前,南京已在全市公交车流量较大的164条主次干道、1847个路口推广了公交优先信号控制方式,减少了路口等待时间。
这也是南京倡导和便利市民搭乘公交车出行的举措之一。
毛悍琪告诉记者,当前南京市公交专用道总里程已达534.5公里,平均每天服务公交车和其他大型客车乘客超过150万人次。为进一步顺利推进公交专用道“优先通行”的新举措,南京交管部门正从信号配时、标线出新等多方面,积极落实一系列细化配套措施。
重新施划公交专用道的标识标线,是另一项重要举措。记者沿路发现,黄色的新型公交专用道标线十分醒目,在较远处就能注意到——宽度达到了30厘米,与原标线相比更宽更明显,辨识度也高,方便了驾驶人观察。
南京交管局宣传室民警郎伟超指着地面上的黄色标线告诉记者,公交专用道清晰设置了网格线和过渡段,允许其他社会车辆在此穿越,但不得违法停车。如果在禁行的4小时内违法占用公交车道行驶,将依法处以罚款100元,而设有“允许借道右转”等例外标志的,社会车辆可按其内容使用专用道,但应当让行公交车辆。
值得一提的是,换乘优惠也是倡导市民乘坐公共交通绿色出行、保障“公交优先”的有力举措。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京全市范围内,首次刷卡计时90分钟之内,在公交车、有轨电车、轮渡之间换乘,优惠力度已加大到1.60元/人次。1路、35路等主城区200多条线路,在90分钟内可以免费换乘。“一次次的新办法为老百姓着想,我们出行越来越便利了。”杜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