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9月11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青铜文明 见证“何以中国”(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本报记者 王玉琳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11日   第 11 版)

  今年暑期,各地“文博热”持续升温。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落成使用,新出土的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人像前人头攒动;殷墟博物馆内游人如织,纹饰精美的“国家宝藏”亚长牛尊、重200多斤的“司母辛”铜鼎令参观者思绪飞扬……青铜之吉光片羽,让人们思接千载,心中每每叩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发现,到了夏、商朝,青铜制作技术突飞猛进,并形成了独特的青铜文明。

  器以藏礼,物以载道,青铜器承载了大量先秦时代的礼仪与文化。在先秦典籍《诗经》中,青铜酒器见证过“兕觥其觩,旨酒思柔”的盛大宴饮,青铜兵器鼓舞过“王于兴师,修我矛戟”的铮铮士气,青铜乐器激起过“窈窕淑女,钟鼓乐之”的爱情涟漪……

  何尊,西周早期著名的青铜礼器,器内底部有122字铭文,其中的“宅兹中国”字样,是迄今发现“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录。

  习近平总书记深谙何尊之美。2019年,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前,习近平主席同出席开幕式的外方领导人共同参观文物展。青铜何尊吸引了众人的目光,中外领导人细听讲解,仔细端详。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的建设项目中国国家版本馆开馆,展品中的何尊熠熠生辉,尽显大国盛世风采。

  “何以中国”,实为民族传承之永恒命题。灼灼青铜,工艺精美,铭文典雅,承载了中华先民数千年前精诚书写之答案。

  在联合国总部,中国政府2015年赠送的“和平尊”被永久陈列在显要位置。“和平尊”以中国古代青铜器中的“尊”为原型,赠送仪式上,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和平尊”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当代文明,也体现不同文明和文化交流互鉴、兼容并蓄、共同进步。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青铜文明夯实了中华文明之根基,并成为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表征。

  在今天,“活起来”的青铜文物让不少年轻人着迷。河南博物院发布元宇宙项目“虚拟公社”,为镇馆之宝妇好鸮尊招聘“保育员”;山西青铜博物馆打造数字展厅,沉浸式体验带领观众瞬间穿越春秋时代;“马踏飞燕”铜奔马同款文创产品因其外形生动、表情俏皮受到消费者青睐;曾侯乙编钟与西洋乐器联袂奏响中西合璧、跨越千年的恢弘乐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我们拥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更需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前瞻古人,后有来者,我辈更当自励。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