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9月07日 星期四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中忙罢艺术节”,有看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

本报记者 原韬雄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07日   第 13 版)

  游客在逛终南乡集。
  谢 伟摄

  凉风、虫鸣,一面是乡村的自然本色;话剧、画展,一面是艺术的丰富展示。第五届“关中忙罢艺术节”,正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村举办。一个曾经不起眼的小村庄,正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艺术新空间。

  “忙罢会”是陕西一项习俗,夏收后农民走亲访友,请戏班唱戏。艺术节也由此得名。犁、耙、叉等农具被“请”进村史馆,以生态、科普、农民肖像为主题的壁画随处可见,各类艺术装置立于田间地头……艺术的种子播撒在乡土大地上,扎下了根。

  本届“关中忙罢艺术节”以乡村文化振兴与建设为重点,设置了民俗影展、终南戏剧节、大地生态艺术展、终南乡集、终南乡宴、民俗泥塑工作室计划等活动。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关中忙罢艺术节”总策划武小川说:“艺术节从以前只在夏天举办,变为全年有活动、有项目,高品质的乡村文化新内容、新场景、新业态不断出现。”

  “今年艺术节推出‘家庭美术馆’活动,由50余名西安美术学院的师生与村民共同开展艺术创作。这些作品分布在庭前屋后、院口街道,营造了星星点点的美学新空间。”本届艺术节总执行崔凯敏说。

  “我这小院都成景点了。”村民刘欣元说,在她家的院子里,一个个旧轮胎、旧瓦罐里种着农作物和花草,别具情趣,吸引了不少游客观赏、拍照。

  刘欣元家小院的美景,其实是西安美术学院师生、村民和游客共同创作的艺术作品。学生们通过收麦晒麦、剪葡萄枝等劳作,换取村民的旧物,再由游客、村民选取喜爱的植物在旧物中进行种植。“我们希望将村民和游客纳入创作主体,通过艺术让人们与乡土产生更多联系,激发人们对乡土的热情。”西安美术学院教师任一飞说。据介绍,鄠邑区已吸引200余名艺术家和青年人才驻村创业创作。

  在艺术节的带动下,一条位于秦岭脚下的精品艺术乡村文化旅游线——“八号公路”不断延展:栗峪口村打造“乡创客”文化产业集群、下庄村打造新民艺传承示范村,栗园坡村打造乡野农产文旅村……沿线村庄不断探索乡村艺术游的产业融合。近年来,鄠邑区创新运营模式,打造并引进了“蔡家坡美好生活服务中心”等56个消费新场景,策划研学旅游、农业采摘等20余个增收项目,开设100余个共享销售摊位,预计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实现旅游收入8000余万元。

  “艺术节不仅是生动的‘艺术实验’,更是实现乡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增长的有力抓手。我们要利用好艺术这把‘钥匙’,解锁更广阔的乡村发展空间。”鄠邑区委书记李化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