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经济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9月06日 星期三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用好协同创新 助力中小企业(经济时评)

白之羽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06日   第 10 版)

  从集聚科研资源,到匹配产研供需,再到打通产业链条,协同创新平台的作用,正被一点点发掘。协同创新的探索不断深化,一定能为中小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提供更强支撑

  

  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每每面临科技创新时,中小企业创新力量不足的劣势就显露无遗。

  一边是企业的创新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另一边则是部分创新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

  首先是科研人才,受限于信息渠道和工作半径,一些从事应用研究的科研人员距离生产一线较远,他们的研究路线和研发成果,难以与生产需求匹配;其次是硬件设备,专业的科研设备往往投入较高,中小企业难以负担,而一些科研机构或大企业里的科研设备利用率并未饱和;此外,随着产业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科研团队的人员需求逐渐呈现出跨行业、跨领域等特征,团队搭建的难度不断增大。

  为解决产学研脱节、设备利用率不足、专业团队搭建难等问题,一种名为“协同创新”的模式正在加速推广。一些地方政府或龙头企业开始积极行动,围绕中小企业集中的生产领域,布局一系列协同创新平台,平台上集聚的各类科研资源,汇聚成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服务形式来看,协同创新平台重点提供中介对接服务。在平台上,中小企业提出科研需求,掌握专业技术的科研团队和机构则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撑。当平台参与者数量越来越多,需求和供给的匹配也更有效率。

  从硬件保障来看,协同创新平台大多由政府部门或龙头企业发起,它们往往掌握更先进的科研装置。当相关科研需求逐渐积累,这些初期投入大、建设周期长的科研装置,得以更频繁地得到应用,充分释放其价值。

  从团队搭建来看,协同创新平台提高了机构间甚至行业间科研力量整合的便利性。事实上,随着数字经济的兴起,跨界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经营策略,这也推动科技创新走向协同联动。

  从集聚科研资源,到匹配产研供需,再到打通产业链条,协同创新平台的作用,正被一点点发掘和深化。我们期待这样的平台数量更多、实力更强,为中小企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提供更强支撑。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