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新青年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9月03日 星期日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乡村振兴有奔头(青春日记)

张 宇 《 人民日报 》( 2023年09月03日   第 05 版)

  “哞哞哞……”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格日楚鲁村,清脆悦耳的牛叫声不断传出,只见一座座蓝顶牛棚蔚为壮观,绿色的饲喂车穿梭于牛棚,牛儿们悠闲自在吃得甚欢。作为一名“养牛达人”,我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看着牛一天天成长。

  2007年大学毕业后,我跟很多年轻人一样,一直在外打工,当过会计、干过销售,但始终有回家创业的梦想。“石哈河镇要打造绿色肉牛养殖特色小镇……”2017年,我在新闻中看到家乡发展养牛产业和吸引本土人才返乡创业的号召,这和我养殖肉牛的想法不谋而合,我便义无反顾地辞去在城里收入还不错的会计工作,回到家乡发展肉牛养殖产业,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说干就干,我向镇政府了解情况后,拿出多年积蓄,争取政策性补贴,建起了占地960平方米的牛舍。养殖场虽然建了起来,可问题接踵而来,让我这个养牛新手措手不及,引进的72头西门塔尔牛刚一落地就有一头牛死亡,其他牛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

  死亡一头牛就意味着损失近两万元钱,这可不是小事。为了解燃眉之急,我从外地邀请动物营养师到我的牛舍帮助解决问题。同时,在饲养过程中,我一边学技术、一边总结实践,通过几年的摸索,我在饲料配方、肉牛防疫、胚胎移植等方面练就了一手养牛好技术。

  2019年,通过“村党支部+协会+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我们成立了肉牛养殖协会,建成完善肉牛养殖园区,吸引144户农户加入我的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村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让越来越多的群众依靠养牛致富。

  同时,我也将自己多年积累的养牛技术,无偿传授给石哈河镇周边的肉牛养殖户,帮助他们改良牛种、配方饲料、开拓市场,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走上致富路。

  2021年11月,我有幸被选举为镇肉牛养殖协会会长。一路走来,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人的能力十分微弱,大家聚力合作才有长远的发展之路,才能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如今,我创办的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从70多头牛发展到460多头牛,年利润近百万元。去年底,共为144户233人分红14.3万元,户均增收993元,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对于今后的发展,我认为必须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发展中的“头雁”作用,引导周边的养殖户联合起来,进一步发展本地黄牛育肥和繁育技术,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带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绘就美好生活画卷。

  (作者为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石哈河镇肉牛养殖协会会长,本报记者张枨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