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生态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8月28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下一篇

在重庆广阳岛,生态修复与自然教育相融并进——

长江江心岛 生态大课堂(美丽中国·关注自然教育③)

本报记者 王欣悦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28日   第 14 版)

  核心阅读

  近日,重庆广阳岛获评“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拥有优美风景和丰富动植物资源,以用心设计的生态研学课程、精心打造的全链条服务吸引社会公众前来参与体验,广阳岛成为开展自然教育的生动课堂。

  

  乘游轮从重庆朝天门顺长江而下,穿过险峻的铜锣峡,一座草木葱茏的江心岛便会映入眼帘——这就是广阳岛,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岛。

  岛上梯田错落有致,青山绿水相映,水鸟湿地嬉戏……美丽的风光吸引了不少游客上岛游玩。

  2021年10月,重庆广阳岛生态修复项目主体完工,开始常态化对市民开放,将“自然是老师、山林为课堂”的理念融入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科普教育中,美丽的江心岛渐成“生态大课堂”。

  替孩子们问“为什么”,让研学变得好玩

  “你们知道吗?在距今1.8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桫椤就已经存在了。”看着孩子们好奇的眼神,伍泓昆接着说,“如今,绝大多数远古时期的蕨类植物都已进化为矮小的草本植物,桫椤保留了本来面貌……”

  34岁的生态研学指导师伍泓昆,毕业于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园艺专业,从事生态研学相关活动已有10余年。为了更好地设计研学课程,他每个周末都要上岛实地考察,“研学本身便是‘行走’的课堂,自己走得多了,才能让课程内容更扎实。”

  2020年10月,广阳岛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重庆广阳岛绿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周海军说,为了更好促进生态研学工作的规范发展,该公司聘请专业团队研发生态研学专业课程,伍泓昆就是课程研发者之一。

  “这是柠檬草,轻轻捋一下,手上会留下淡淡柠檬香……”“迷迭香到底是什么味道?”“什么花摸起来像刷子一样硬?”说起广阳岛上的动植物,伍泓昆如数家珍,“我常常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脱掉鞋子,感受大自然。”

  好的课程设计润物细无声,可以让知识“悄悄地”进入孩子们的脑海。“捡一些樟树的落叶放在身上,可以减少蚊虫的叮咬。”“晕车的时候,记得闻闻薄荷。”在伍泓昆看来,研学课程设计就是替孩子们去问“为什么”的过程,“大自然包罗万象,但孩子们听不懂就不会感兴趣,所以要让研学变得好玩。”

  广阳岛绿色发展公司工作人员王珂告诉记者,在伍泓昆等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已经有8套不同主题的生态研学课程被研发出来。如今,广阳岛成为中小学生生态研学热门地,累计接待研学活动700余次,参与人数近10万。

  突出特色,将服务融入自然教育过程

  “老师,这只头顶橘黄色的鸟叫什么名字呀?”

  “这是赤嘴潜鸭,在咱们国家的繁殖地主要是西北地区,飞到西南地区的高原湖泊越冬,是广阳岛的稀客呢。”

  讲解员高少雄正被一群孩子围着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重庆珊瑚中铁小学六年级师生在广阳岛上开展研学活动。高少雄是广阳岛上的一名生态修复设计师,平时负责岛上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记录与评价。

  “我下次想来广阳岛看萤火虫!”汪兴然同学说,“之前不知道岛上还能看到萤火虫,这真是一次奇妙的旅程。”

  走进“谷雨驿站”,了解广阳岛的选种故事;游览江滩湿地,感受萤火虫的点点荧光;参加一堂生动的“农事知识课”……暑期,广阳岛迎来一批批研学团队。每年水稻成熟的时候,广阳岛上都会举办“原乡节”,让城里娃体验水稻收割、脱粒,了解一粒种子到粮食的蜕变。在不同时节,广阳岛会根据岛内植物生长状态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自然教育活动。

  “孩子们在生态环境优美的广阳岛上研学,学习碳减排、二十四节气等知识,就是在心中播下了一颗颗绿色的种子。”伍泓昆说,岛内每一株花草、每一寸土地都是自然教育的载体,“原汁原味,触手可及,把自然知识根植在孩子们的内心深处。”

  迎来送往无数师生,王珂发现:许多学生来时带的是帐篷等露营装备,离开时带走了岛上的各种生态产品,“特别是暑期研学高峰,对广阳岛的配套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决心把服务做实做细。”

  “尝尝广阳岛雪糕嘛,是‘芒种驿站’的形状。”东岛头老鹰茶渡一侧的小摊上,王珂向记者推荐文创雪糕。

  茶渡不远处,就是文创雪糕造型的原型——芒种驿站,木柱竹墙的吊脚楼风格与周围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王珂说:“这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专家设计的芒种驿站,我们岛上新建的建筑景观都会巧妙地融入自然风光中。”

  依托“智慧广阳岛”建设,广阳岛绿色发展公司还上线了“广阳岛”微信小程序,市民可通过小程序享受预约、游览、美食、科普等服务,实现“一部手机游广阳”,还能下单广阳岛的生态产品并在岛上自提。

  精心修复,小岛的变化成为生动教材

  如今的广阳岛,让周海军无限感慨,“4年多来,这座江心岛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10多年前,枯水期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广阳岛,大部分地块被规划为高档住宅区。大规模的工程开发导致边坡和崖壁裸露、原生林严重退化、农田肌理受损、土质逐渐退化……岛上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为有效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2017年,重庆叫停广阳岛原有的房地产开发,进行重新定位和规划。2019年,广阳岛片区总体规划正式出炉,按照“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的定位,广阳岛逐渐迎来新生。

  “2/3的面积以自然恢复为主,注重‘轻梳理、浅介入’。比如结合坡岸、消落带治理建设的11公里环岛滨江步道,成为了风景优美的生态步道。”周海军说。经过反复探索,目前广阳岛上坝森林片区生态修复面积超过220亩。曾经受损的山体、受污染的湖塘经过精心修复焕发出勃勃生机,乔木和林下植被绿意盎然。岛上的动物、植物数量分别由生态修复前的310种、383种增加到现在的458种、627种,新增记录鸟类25种,其中包括黑鹳、乌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生态修复保护过程和如今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让广阳岛成为一个开展自然教育的好地方。”周海军说。

  如今的广阳岛,每处景点都设有生态展示牌。“从展示牌上,人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生态修复过程中的知识。”周海军说,“广阳岛的变化本身就是一本生动教材,自然教育不仅存在于美丽的风景中,更存在于守护美丽的努力里。”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