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一栋栋乡间民居,承载着乡情乡愁,也承载着悠悠历史和传统文化。近年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拯救老屋行动”,湖南省郴州市启动“唤醒老屋”试点计划,让一批沉寂多年的老屋重新“醒来”,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载体,文化振兴的有机平台。
室外是炎炎烈日,屋内却湿润凉爽。
湖南郴州苏仙区的钟家村涌水澜组,87岁的村民罗心树正在自家老屋的天井纳凉。老屋三重进深,两厢开阔,很是气派。
在钟家村涌水澜组,像这样的老屋还有十几栋。因为一直有人居住,罗心树家的老屋状况还算好。有些老屋因为后人迁居外地,保存状态不佳,有的被原地拆除,一些则濒临倒塌。
郴州古民居众多,钟家村这样的状况并不鲜见。近年来,郴州瞄准农村集体土地上的古民居等农户闲置住宅房、村集体闲置用房和原学校、供销社及工矿企业等闲置房屋,统筹各类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启动“唤醒老屋”试点计划。
摸清底数 适度修缮
一栋栋沉睡的老屋,承载着数不尽的乡情乡愁,也承载着悠悠历史和传统文化。
郴州桂阳县正和镇和谐村,河水绕村而过,形成曾经繁忙的水道,一座座湘南民居临水而兴,青砖黛瓦,小桥流水。
近些年,在村子另一侧,一排排新房拔地而起,老屋逐渐被废弃。和谐村党总支书记黄凯说,多年来,村民们在老屋间的空地上陆续建起各类杂房,搭起各种棚子,外面杂乱无章,里面残垣断壁。
“唤醒老屋”试点计划实施以来,桂阳开启了和谐村古建筑的修复工作。拆除杂房、临时建筑,打通因为各种违章建筑而产生的“断头路”,恢复古村阡陌交通的路网格局……随着和谐村中11栋违章建筑拆除完毕,空出的地方铺上了仿古地砖,建起了休闲文化设施。
“一开始,有些村民不理解。后来看到村里路宽了、沟清了,还有了小广场小花园,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加入了修复队伍。”黄凯说,村民们还自发上山下河找材料。花坛和树木的围挡,都是大家用捡来的大石头垒砌的,节约了成本,也保留了村庄的本味。
半年多时间,和谐村老屋整修基本完成,漫步小巷,古色古香,分外惬意。因为采取了尊重原貌、最小改造、就地取材、废旧利用的思路,19栋老屋的修复节省了一大笔费用。
“因地制宜、集约节约,是郴州‘唤醒老屋’试点计划的一项基本原则。”桂阳县委副书记杨君毅说,修复过后,各类投资主体主动找上门来。目前,和谐村19栋具有湘南民居风格的老屋已经引入一家公司进行整体运营,打造了湘昆传承馆、古法造纸体验馆、湘台文化坊等文化旅游场所。
郴州古民居整体状态各不相同,利用价值也不尽相同。当地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各县市区首先逐村开展调查摸底,摸清了各村闲置老屋的数量和闲置情况。同时,根据老屋资源禀赋,探索委托出租、合作开发、回收开发、入股经营等不同的模式,“唤醒”行动方兴未艾。
因地制宜 拓展产业
600年历史的石板幽巷,沿街叫卖的农家小食,依次排列的米市、茶坊、酒肆、木雕馆古韵十足……暑期里,郴州市北湖区“耕读市集”在保和瑶族乡小埠村热闹开市,给游客带来了沉浸式古村游览体验。
古村的核心区小埠大院综合文化体验园,依托的核心资源正是村中的27栋明清建筑。“在老屋原有风貌上,融入国潮元素,院内引入了餐饮、乡村书屋、民宿等多种业态。”小埠大院负责人方杰说,暑期以来,小埠大院平均每天接待游客1000余人。
古码头、老民居,在北湖区华塘镇茅坪村,一幅古朴素雅的山水画卷映入眼帘。郴州一生态农业企业负责人肖秀玲最近租下了两栋100多岁的“高龄”老屋,修缮后用作企业的形象展示馆。“过去,道路、水电这些基础设施没做好,吸引不来游客。现在,基础设施修好了,游客多了,展销我们的绿色食品,依山傍水的老屋有天然优势。”肖秀玲说。
华塘镇党委书记谭皓说,参考小埠村的方案,茅坪村也完善了老屋的结构安全、水电线路、排污排涝设施,对道路、河堤等基础设施都做了整体规划,吸引了新业态的加入。“目前,华塘镇有可流转租赁的老旧房屋近300栋,已有80栋完成流转协议签订。”谭皓说。
苏仙区栖凤渡镇瓦灶村,是有名的栖凤渡鱼粉的发源地之一。过去,村里引进了鱼粉加工厂,但品牌和市场两头在外,和村里建立不起太多的产业联系。最近,瓦灶村的旧校舍被打造成为鱼粉文化展示馆。“原来村里的破败老屋成了鱼粉文化展示馆,还修缮了郴县苏维埃政府、李佑如故居、下塆组红军医院等革命旧址,游客络绎不绝,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0多万元。”村党支部书记汤帅说。
乡村振兴,需要吸引各方资源流入农村。靠什么载体来承接资源?“唤醒老屋”正是一种激活乡村振兴载体的有益探索。
文化赋能 价值挖掘
屋后是丹霞地貌的百米绝壁,屋前是碧水奔流的便江,进出只能靠渡船——郴州市永兴县便江街道锦里村东头丘组的老屋群,有着特殊的地理格局。因为出行不便,多年前这里就成了“空心村”,只留下两户老人居住。
“静谧、古朴,这样的地方,在郴州独一无二。”在外从事文旅行业多年的永兴县人李昊翰看中了这里。他投入2000多万元,流转了东头丘组十几栋老屋和66亩土地,进行文旅综合开发。
李昊翰说,依托老屋做文旅开发,要保留村庄自然生态,还要保留现有老屋的历史风貌。“我们主要做的是结构维修以及内部软装,同时对村里的渡口、河滩等进行了改造,瞄准的是城市的深度游游客。”
要想做深度,文化很重要。“郴州是古郡,细心发掘文化,才能讲好老屋故事。”永兴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小东说。
在《徐霞客游记》的《楚游日记》篇目中,有“余揽山水之胜,过午不觉其馁”“夹立江之两涯,俱纯石盘亘,倏左倏右,色间赭黑,环转一如武夷”等描绘便江沿线美景的句子。“这些记载为后人了解几百年前永兴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提供了史料,也是我们‘唤醒老屋’时,需要依托和利用的文化资源。”李昊翰说。
今年5月,当地召开研讨会座谈徐霞客文化与永兴文旅融合发展,在锦里村东头野渡竖立起徐霞客出游里程碑。“政府打通了连接码头的3.5公里道路,投资100万元的东头野渡码头已经建设完毕。我们也正在打造徐霞客研学游基地。”李昊翰说。
见证历史的老屋不仅深植传统文化,更有红色记忆。长征时期,红六军团经过桂阳,在燕山村(今朝阳村)梨山宿营。行军数日的红军严守纪律,无人摘吃一颗梨子,留下了“夜宿梨山、秋毫无犯”的佳话。当地建设了夜宿梨山党性教育基地,还引进农业文旅公司租赁附近的闲置老屋,改建成花园民宿,打造庭院餐饮和研学中心,吸引游客。
“通过租用土地、租赁房屋、劳动雇用、技术培训上岗等措施,联结带动周边农户,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9万元。朝阳村李家组、老上谭家组35栋闲置老屋也焕发了新机,打出了红色文旅组合拳。”桂阳县福城文化旅游公司相关负责人肖丹说。
目前,在郴州,已有近百栋老屋被改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党建室、农耕馆等文化活动平台。今年9月,湖南省第二届旅游发展大会将在郴州开幕,“唤醒老屋”试点计划将继续走向深入,持续为郴州打造更优质的城乡环境,提供更丰富的文旅产品供给。
版式设计:蔡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