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8月18日 星期五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陕西西咸新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匹配度——

“心愿单”变成“节目单”

本报记者 龚仕建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18日   第 10 版)

  在陕西西咸新区永乐镇双赵村的舞台上,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任小蕾刚刚结束秦腔经典唱段《人面桃花》,现场就响起阵阵喝彩声。双赵村村民何伟一边鼓掌,一边对身边的人说:“咱就在微信群里提了一句,没想到真把‘角儿’请到了咱村口了!”

  何伟是听着收音机里的秦腔长大的,“从小就听长辈说,秦腔得现场看才有那股子‘拧’劲儿,但是想在村里听上一曲秦腔,有点难。”何伟在村里的微信群发了一段话:“有没有和我一样爱听秦腔的,不知道能不能把老师们请来”。过了一会儿,就有村民陆续回复:“想听秦腔的人在群里接个龙”“我爸妈也爱看,能请来就好了”……

  微信群里的网格员看到大家这么想看秦腔,就向永乐镇工作人员反映了这一情况。“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经费有限,怎样既满足群众心愿,又能让公共文化服务效益最大化,这是个难题。”永乐镇社会事务科负责人张小军说,大伙一合计,就让村两委工作人员用微信小程序接龙,将周边村的“秦腔迷”聚集在一起“拼单”,然后政府“接单”、精准配送,一场在村口举办的“西咸新区2023年夏季戏曲‘村晚’”就这样定了下来。

  为了实现村民的心愿,西咸新区不仅邀请了一级演员参加戏曲“村晚”,还把“村晚”升级为秦腔戏迷擂台赛,各镇街都可选派喜爱秦腔的村民参加。比赛这天,十里八乡的村民早早就聚到了双赵村,参赛的村民上场表演了《红灯记》《苏武庙》等秦腔经典剧目选段。参赛的唱美了,看戏的听美了,老老少少,如痴如醉。

  在群众“点单”、政府“买单”的模式下,西咸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精准匹配,2021年至今共策划开展各类文化惠民活动600余场次,累计惠及群众近120万人次。“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精准配送,推动公共服务供给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不断提高服务需求和供给的匹配度,提升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杨仁华说。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