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路上的每一步,是对学识的考验,也是对意志的磨炼。只有做脚踏实地的耕耘者,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有人说我是一名“养牛专业户”,但我养的是被称为“海牛”的海底钻机。从事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的30余年里,我见证了这一领域从0到1的不断突破。刻苦钻研、创新攻关,是我始终不变的追求。
1998年,我第一次登上远洋科考船时,船上的设备几乎都是进口的,连钻机最基本的动力系统设计我们都是一片空白。抱着“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一定能搞出来”的信念,我踏上了海洋矿产资源勘探技术与装备研发的科研之路。国家所需就是科研所求,要做就必须做到最好。
没有经验可循,“从零开始”做起来确实不容易。为了研制设备,我自学机械设计、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软件等基础知识,从原理到零部件设计,再到制作成型,边学边干。第一台深海浅地层岩芯取样钻机开展海试,没下水就宣告失败。钻机需要减重50%,一切都要推倒重来。零部件重新设计、重新分析、重新制造、重新试验……团队埋头苦干,一斤一斤地给钻机“瘦身”。两年之后,我们研制的中国首台深海浅地层岩芯取样钻机终于海试成功,在海底下钻0.7米,并取回矿石样本。攻关路上的每一步,是对学识的考验,也是对意志的磨炼。只有做脚踏实地的耕耘者,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
科技创新永无止境,需要有向更高水平迈进的果敢。0.7米、2米、5米、20米、60米……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掘进的深度不断创造新的纪录。做一台能够实现海底全程保压取芯的钻机系统,是我们团队的重要目标。历经数百次调试与优化,2021年4月7日,“海牛Ⅱ号”海底大孔深保压取芯钻机系统,在2000多米的深海海底成功下钻231米,不仅刷新了海底钻机钻探深度的世界纪录,还高质量完成了我国南海多个可燃冰站位的保压取芯勘探任务,解决了我国可燃冰钻探关键核心装备“卡脖子”问题。闯入“无人区”,凭的是一个“勇”字;在“无人区”里有建树,则要智勇双全,这是攀上科技高峰的重要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些年,我们先后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在深海钻探中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是我们科研工作者的时代重任。只要不惧艰险、一往无前,在接续奋斗中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用矢志创新激发自立自强的志气,定能为事业进步开辟出更辽阔的空间。
让中国的海洋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我的梦想。如今,当梦想照进现实,我的信心更足了。未来,我还想牵着我的“海牛”,钻向更深更广阔的海域。
(作者为湖南科技大学海洋矿产资源探采装备与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本报记者申智林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