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8月05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多深化水稻种植合作

本报记者 彭 敏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05日   第 03 版)

  “中国专家带来的水稻抛秧栽培技术,不仅解决了手工移摘过深的问题,也避免了除草剂使用量过大可能造成的农药超标隐患。”谈起与中国水稻专家的合作,多米尼加水稻研究人员胡利奥·塞萨尔的话匣子打开了。

  多米尼加国家水稻培训中心位于该国首都圣多明各西北方向约80公里。走进试验田,长势良好的水稻一望无边。2022年10月以来,中国先后派出3名农业专家来到多米尼加国家水稻培训中心,在占地20亩的田地里开展水稻种植试验。“几个月来,通过做好水稻水肥管理与病虫害防治,全程跟踪水稻各生长期生长发育特征,我们在指导当地水稻种植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湖南省与多米尼加农业合作项目负责人余云祥说。

  据介绍,多米尼加水稻种植技术水平在加勒比地区相对较高,但当地大米整体口感较硬、品质不高。此外,水稻种植主要以直播为主,化学农药应用较广、生物制剂使用较少,会给自然环境带来一定不良影响。“在与多米尼加同行的交流中,我们重点分享了如何种植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包括软盘抛秧、再生稻培育、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设备使用等经验和技术。”余云祥说。

  按照合作项目计划,从今年6月起,中国农业专家在18个中国杂交水稻品种中筛选出5个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的品种,在当地选择两块水稻田进行示范种植,并开展杂交水稻种植技术推广。目前,来自中国的旋耕机、平整机、收割机、微耕机已陆续到达当地。在新技术指导示范下,这些水稻品种预计比多米尼加当地水稻品种的产量增加20%左右。

  中国农业专家还计划帮助多米尼加建造3个高标准防虫避雨蔬菜大棚,引进优良品种,优化本地蔬菜生产种植体系,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同时,为助力培养更多本土人才,中国团队计划在两年内完成200人次的技术培训。

  “在这片田里,从播下一粒种子,到绿叶生长,再到收获一穗稻谷。一粒粒好大米,是多中合作成果的最佳证明。”看着眼前即将丰收的稻田,塞萨尔眼中充满希望。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