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遗产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8月05日 星期六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下一篇

考古揭示870年前的金中都风貌(考古札记)

丁利娜 《 人民日报 》( 2023年08月05日   第 07 版)

  房山金陵出土的白玉凤佩饰。
  丁利娜供图

  金中都水关遗址全景。
  丁利娜供图

  公元1153年金朝迁都北京,史称金中都,这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前不久,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的“都城肇始——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考古成果展”隆重开幕。展览通过“营国建城”“繁华中都”“中都环胜”三部分,勾勒金中都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金中都城是以北宋东京城为蓝本营建的一座都城,位于现在北京城西南部,主要区域横跨西城区和丰台区。外城近方形,周长有18690米,面积约20平方千米,四周初设城门12座(后增设东北光泰门),四面分别有施仁门、彰义门、端礼门、崇智门。2019年,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配合金中都城墙保护和展示考古工作中,发现地表以下1米多深处一片分布密集、排列整齐的夯窝。发掘成果显示,中都城外城墙基部宽度有24米,高约16—18米,在城墙外侧增筑有加强防守功能的圆角梯形的马面遗迹,西城墙外侧17米处发现的护城河宽约66米,远超北宋东京城。城墙、马面、护城河共同构成了金中都外城“城高池阔”的防御体系。

  1990年,考古工作者对广安门外大安殿遗址的发掘,确立了由应天门、大安门、大安殿所组成的金中都的中轴线位置,更加明晰了金中都城以皇宫为中心,中轴线两侧对称分布的总体布局。金中都的中轴线南起外城正南门丰宜门,中间贯穿整个皇城的各组宫殿,北至正北门通玄门,全长约4500米,是北京作为都城最早的一条中轴线。皇宫的正殿大安殿面阔11间,平面呈“工”字形,顶部覆以黄色琉璃瓦,号称“金殿”,是金朝举行皇家典礼之地。大安殿遗址出土的铜坐龙是金中都皇家的标志性遗物。

  金中都城的融合之貌还体现在它是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在唐、宋变革之际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徐苹芳等考古前辈探明了城内西南隅南北向大街与东西向胡同共同构成的类“丰”字形和“井”字形的街巷系统。近年来的考古成果进一步显示,中都城内“十”字形、“T”字形、“一”字形等道路形制交织并存,既有南北向、东西向、西南—东北斜向等不同走向,也有门内大街、顺城街、十字街路口、“一”字形坊间道路等不同功能,揭示了金中都城从唐代封闭式里坊制向宋元开放式街巷过渡时期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金中都城的布局规划充分体现了北方民族文化特色。宫城和皇城一带建有同乐园,分布有密集的游乐场所。在金中都城南门外建有广乐园,又称南园。在城外东北、现在的北海公园一带建有太宁宫等。由西北入城、东南出城的宫苑用水路线,形成了中都城内的“汉河”布局。这条水源路线上,考古发掘揭示了外城南墙的水关遗址、宫城西侧的鱼藻池遗址,并探明了外城西北的莲花池遗址。

  整体来看,金中都城三重相套,城门相对,布局方正;皇宫居中,中轴对称;街巷里坊,双制并存;宫苑园林,依水就势。这样的布局特色一方面继承吸纳了中原都城的规划理念和礼制思想;另一方面保留着北方游猎民族的风格特色。

  金中都成为金朝鼎盛时期的都城,也是中国古代都城向北迁移的起点和转折点。北京由此拥有了870年建都史。

  (作者单位:北京市考古研究院)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