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式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北方进入主雨季,台风活动进入活跃期。今年入汛以来,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警,各地探索预警递进式服务机制,全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7月17日13时,当台风“泰利”中心位于广东深圳偏南方约283公里的海面上时,深圳市民李华收到台风预警短信,这是深圳市气象局于16日12时开启的沿海触发式靶向提示信息。
早在台风生成之初,深圳市气象局便按照“31631”递进式服务模式,提前3天、1天、6小时、3小时、1小时开展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作,滚动更新预报预警信息,累计向全市防灾责任人发布预报预警信息384条,向全市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专业行业服务用户等6727家单位发送短信27万条,向全市1.8万块显示屏投放台风预警信息。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王亚伟介绍,递进式服务是根据气象灾害发展的不同阶段,按照不同需求供给预报预警服务产品,并分级别、分区域精细化联动相关力量,使气象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快速转化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行动力。递进式服务的理念是将灾害性天气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对待,建立覆盖“灾前—临灾—灾中—灾后”全链条的服务。
目前,气象部门“6小时预报、3小时预警、1小时叫应”的“631”递进式服务机制已融入地方防汛指挥调度、基层巡查防守、避险转移的各个环节。应急管理部防汛抗旱司长江流域处处长谭巍介绍,国家防总将“631”机制列为地方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推广。
除了“631”机制,一些地方还探索了“1262”递进式服务机制。在福建,以提前12小时、6小时、2小时为节点的“三个提前”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及分级分区分类精准指挥,形成“1262”精细化乡镇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在云南,明确气象部门开展强降水“1262”递进式预报预警工作,规定了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相应的职责和分工。
今年4月17日,中国气象局建立的全国预警叫应联动信息平台开始业务试运行。截至目前,已有30个省份1.7万余条信息报送至该平台,天气实况、预警、叫应、联动等情况的数据集约展示,成为高级别预警叫应在线监控和实时提醒的重要抓手。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预警发布室主任王佳禾介绍,各地叫应服务启动标准条件呈现出“一县一策”的属地化特征,符合各地地形、流域、气候特征等独特属性,有利于地方政府、部门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防灾救灾行动。
如今,全国和地方的气象风险预警信息服务系统均已实现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覆盖各灾种风险评估、预警产品制作、信息发布全流程,可以实现预警信息靶向分钟级到达用户。
(陈磊参与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