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读者来信版与人民网“领导留言板”联合开展“关注基层治理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话题征集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情响应。本版今天刊登的几篇读者来信,从不同角度反映一些地方在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许多问题是老问题,表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任重道远,还需久久为功。
2019年3月,中办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4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发力,解决了一批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但也要看到,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老问题又有新表现。比如随着科技进步、信息化发展,原本方便快捷的电子平台出现了“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苗头;在调查研究中,一些地方却出现了走秀式、盆景式、蜻蜓点水式的“假调研”现象。
不管花样如何翻新,辨识形式主义并不困难,说白了就是一个“虚”字。比如,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耍花拳绣腿,说空话套话等。
整治形式主义,群众最有发言权。在群众看来,花架子解决不了真问题,空话套话反映不出真情况,浮皮潦草也问不出群众的急难愁盼。再隐蔽的形式主义,终究逃不过群众的火眼金睛:发展思路是不是对头?政策是不是符合实际情况?举措能不能解决具体问题?最终由群众来评价。所以,整治形式主义,必须注重倾听基层声音、虚心接受群众监督,才能让形式主义无处藏身。
整治形式主义,还得从实处用力。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上求真务实,行动上真抓实干,政策措施立足地方发展实际,切实解决群众所需,以钉钉子精神担当尽责,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脚踏实地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整治形式主义,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从自身做起,不定不符实际的目标、不开讲空话套话的会议、不发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不做只留痕无实效的事。上级部署工作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基层实际,分清轻重缓急,不搞层层加码,尽可能减少基层压力。还要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让基层干部有更多时间精力投入真抓实干中。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要严抓不放、常抓不懈,不断遏制形式主义的反弹回潮,铲除形式主义滋生的土壤,让求真务实的正气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