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你是怎么一眼看出这里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好呢?”不久前,我来到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银河镇调研,同行的科长突然问我,我心里有谱,便脱口而出:“看水面嘛!田间里的水非常平整,没有坑洼,说明整个地块是平整畅通的。”而这一切,都得益于自己两年的驻村经历。正是和村民一起下地看田的经历,让我知道高标准农田的验收标准。
2019年,我从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来到芦溪县银河镇紫溪村任党支部书记助理、驻村工作队员。刚进村时不知道村民关注什么,一系列摆在面前的困难让我有点茫然。后来,通过请教身边的领导同事,我终于找到了“解题方法”:在调查研究上下足“笨功夫”。不到半年,我走遍了村里的33个村民小组,深度访谈了60多位党员,遍访了产业大户和村民,坚持每天撰写民情日记。我逐渐熟悉了村情,发现了真问题,也解决了不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次走访,脱贫户老辛跟我诉苦说:“黄瓜种得好,但是到手上却换不到几个钱。”一边是老百姓觉得蔬菜的价格不低,一边是农民赚不到钱,这让我产生了疑问。带着问题,我走访了本村其他种植户,追着前来收购的菜贩子刨根问底,跑遍周边的市场做了详尽的调查。原来,蔬菜从田头到餐桌,经历了蔬菜收购商、批发商、商贩等多个环节,每多一个环节,就会增加运输、冷库储存和房租等成本,加上过程中的损耗,蔬菜价格就涨起来了。
如何让老辛他们能赚到钱,还不至于把终端的菜价抬得太高呢?通过多方调研论证,我们决定从线上线下入手,线下继续推行“党支部+企业+农户”的模式,通过免租金、包技术、产业奖补等措施,降低农户生产成本,提高蔬菜产量。线上依托紫溪村作为省5A级乡村旅游点的优势,建立农产品电商中心,与周边企事业单位开展订单农业,为来村的游客提供蔬菜大礼包,开展直播带货,省掉中间环节。通过一系列举措,紫溪村的蔬菜瓜果产业销售额增长了约300万元,种植户人均增收近3万元。现在的紫溪村富硒品牌打响了,村容村貌变靓了,乡村旅游和研学培训越来越红火了。
两年的驻村经历让我增长了基本的农村工作经验,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实事求是,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增加了底气、增强了信心。从紫溪村到市委组织部,虽然我的工作岗位变了,但为了让撰写的信息参阅能反映基层真实情况,我每个月都会坚持到基层一线摸实情、听真话。这几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明白,“键对键”代替不了“面对面”,无论做什么工作,要多到田间地头找准路子,用脚板跑出好点子,多下点“笨功夫”,多问几个“为什么”,努力推动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作者为江西省萍乡市委组织部调研科四级主任科员,本报记者王丹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