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本报记者采访了4名全国人大代表,请他们谈谈体会认识。
——编 者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石家庄市青年评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靳灵展: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精髓,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提振着我们的精神力量。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发扬好优秀传统文化。
一方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确保其得到妥善的收藏、管理和利用。同时,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和普及,通过不断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等,并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另一方面,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守正创新,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不断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创新表现形式,使其不断焕发新生机。近年来,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要丰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赋予群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鲜体验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喜欢上优秀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史自强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党支部书记郑望春: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为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关系乡村文明建设成效和群众获得感,要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
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图书馆、村史馆、文化院坝、民族文化广场等农村文化活动阵地,并且利用村民院坝会、农民夜校、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搭建多样的群众文化舞台。
注重特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深入挖掘特色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同时因地制宜发展“农旅融合”。例如,依托独特民族文化、村落历史和地域风貌,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以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
(本报记者 宋豪新采访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
加快推进书香社会建设
加快推进书香社会建设,要不断深化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
书香社会建设要激活和唤醒人们潜藏心底的对知识的敬畏与尊重。通过营造全民阅读条件和环境,引导人们以阅读为乐,尊重经典、敬畏知识,努力在阅读和思考中品味中华文明,感受中华文化的浸润和滋养。通过阅读经典,传承“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自律、“修齐治平”的情怀追求、“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汲取精神力量和道德养分,不断深化和升华印刻在我们骨子里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观念、道德原则、道德追求,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引导群众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探索和科学总结,努力在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中国本土文化与世界外来文化相互碰撞、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场域中,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推进书香社会建设,要适应数字时代的生活方式,拓展和提升阅读的品质和内涵,推进更多以经典书目为代表的高质量阅读资源数字化,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本报记者 王锦涛整理)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丰都县委书记张国忠:
全面提升群众科学文化素质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科技、教育事业,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推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促进资源配置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倾斜,深入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以教育数字化促进城乡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健全完善优秀校长教师轮岗交流、送教下乡、结对帮扶等工作机制,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要推动科学普及,提升公民科学文化素养。健全科普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提高科学家做科普的积极性,培养更多既能做好科研又能做好科普的科技人才。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调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本报记者 刘新吾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