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副刊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1946-2021)

人民日报 2023年07月17日 星期一

返回目录  放大缩小全文复制    上一篇

又闻河边捣衣声

尚书华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17日   第 20 版)

  故乡吉林省临江市是东北边陲一座依山傍水的小城。城区有两条河,东头的叫东河,西头的叫西河,分别在城南汇入鸭绿江。小时候我家住在城区东边,母亲常常带我去东河洗衣服,那是童年的我最快乐的事。

  那时候,河水清得跟井水一样,渴了可以掬起来喝。成群的小鱼儿在河里自在地游来荡去。母亲放下装满脏衣服的大盆,找一块好用的石板,一刻不停地浣洗起来。我忙不迭挽起裤腿,把一条毛巾的两头系上疙瘩,再将毛巾撑鼓起来,当作渔网捞鱼。捞够了鱼,便跳到河里,无师自通地练习游泳。

  那时没有洗衣机,家家的衣服都到就近江河边去洗。我眼前经常是这样一幅场景:河岸边都是洗衣服的人,一个挨一个,一直延续数百米远。河水清清,哗哗流淌,伴着嘭嘭乓乓的捣衣声,在很远处就能听到。浣洗过的衣服在河边的卵石滩上晾晒出一片斑斓。

  后来我参加工作,单位就在离东河不远处。上下班我骑着自行车顺河堤沿岸而行,伴随我的,一直是清清流淌的河水和阵阵不绝于耳的捣衣声。

  然而,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那清清的河水和不绝于耳的捣衣声消失了。河水渐渐变得污浊,来河边洗衣服的人也愈来愈少……据说,河水的上游建了一家皮革厂,排放的污水让本可以饮用的河水变得连衣服都不能洗,当然,也剥夺了孩子们戏水的乐趣。

  再后来,我去了外地工作。虽说节假日时也常回故乡,可少有心情去河边转转。印象中东河那浑浊的样子早已深入脑海。一提起河水,自然就没了兴致。

  前年,在故乡生活的老岳母突然病倒在床,我和妻子回乡护理老人。那段日子,我每天都会抽空到户外散散步,这才有了与东河重新亲近的机会。

  让我惊讶的是,东河已经大大变了模样。原来低矮的土坝被高高的石坝所取代。过去每到汛期,暴涨的河水很容易对土坝造成威胁,甚至局部会有水漫进城区。如今这坚固的石坝足有四五米高,任河水怎样暴涨泛滥也不会有水患之忧。坝上已修筑成平坦的人行道,长长的绿化带草木葱郁、青果缀枝。再看河水,经过治理,正一步步变回先前的清澈。站在坝上,扶栏瞰望,偶尔可见鱼儿在水中自在游弋,这让人顿生惊喜。

  更让人惊喜的是,有一天,我散步刚刚走到一处桥附近,老远就听见河边传来嘭嘭乓乓的捣衣声。这声音让我感到莫名地兴奋和亲切,仿佛瞬间回到了童年……来到近前,只见一段裸露着卵石的河滩上,一溜排挨着坐着十几个洗衣服的人。这场面已是多年未见了,现在看到,真感觉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知道,在科技发达的今天,这些洗衣人的家中都有洗衣机,大可不必再做这样的原始家务劳动。他们一定是抵不过这清澈河水的吸引,为的是在河边觅得一份自然原生态的舒爽,寻一种与水相触相伴的亲近感觉……一时间,水流声、鸟鸣声、捣衣声、说笑声交织在一起,组成一曲谐美的乐曲,在河面上飞荡。

  是啊,水清了,过去被破坏的生态正在渐渐恢复原有的样貌。日子越过越好的人们,也越来越懂得生态保护的重要,愈加珍惜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时光。

版权声明

《人民日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人民网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人民日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手机报

移动用户 发送RMRB10658000

联通用户 发送RMRB10655111

  • ios版

  • android版

  • 微信小程序